相关内容列表:
武汉大学一教授靠科技发明获亿万资产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17

  最近一次资产审计表明,武汉红桃K集团总工程师张廷璧教授因知识产权拥有个人资产达1.318亿元。张教授的巨额资产向社会公布后,引起强烈反响。“张廷璧现象”成为当地群众议论的热门话题。

  据悉,张教授是我国首位公开个人巨额资产的科学家。

  今年62岁的张廷璧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30多年,曾荣获过“全国科学大会奖”。1992年,他解决了卟啉铁工业化生产这一世界性难题,使低成本防治缺铁性贫血成为可能。几位民营企业家冒着风险,果断投入50万元进行研究开发,成功生产出红桃K生血剂。

  1996年,红桃K集团在明晰产权时,张教授凭科研成果持有集团10%的股份。此后至今,红桃K连续三年销售超过10亿元,每年上交税收1亿多元,成为武汉市最大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裂变式发展,张教授的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

  成为“亿万富翁”的张廷璧,如今依然住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依然俭朴。个人资产公布后,他遇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麻烦:要投资的、要赞助的、借钱还债的络绎不绝,以致于他最近连电话都不敢接。但更多的人为他击掌叫好。不少海外留学生来信表示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回国内转化,合作方式可以采取张廷璧式的做法。在湖北一些大学校园里,师生们就知识的资本化与市场观展开了热烈讨论。

  武汉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光教授认为,“张廷璧现象”是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一个缩影。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获得股份,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并实现产业化,在按“知”分配过程中致富,这是一种公平的市场行为,非常正当,无可非议。这与作为劳动报酬的“重奖”“高薪”具有质的区别。

  张廷璧的成功得益于武汉市近年来在民营企业建立的一系列新制度。这些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制度,正被湖北省有关部门借鉴引入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目前,武汉市部分科技企业已开始试行员工股票期权制。

  “我们支持知识分子像张廷璧教授一样大胆创业”。湖北省省委常委、科技厅厅长周济说,“我们将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鼓励员工以技术成果占有企业股份,让知识经济造就大批张廷璧式的科技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