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大学?这是东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赫冀成 近年来带领校领导班子探索的重要课题。1998年,东北大学由原冶金 工业部直属划归教育部直属,虽然这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中隶属关系的变化,但是,跻身于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赫冀成感受最强烈的是发展的紧迫感。不发展意味着落伍,发展慢了 也要被淘汰。这种强烈的发展压力和生存危机,促使他和东北大学其 他领导成员思考:东北大学应该树立怎样的办学理念?如何给东北大 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定向?采取哪些改革发展措施才能屹立于发展潮头? 采访中,赫冀成向我们介绍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东北大学为建 立面向新世纪的大学进行的探索。
赫冀成说,面对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我国“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大学将要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 的中心,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从根本上对大学的地位、职能和作用提 出了新的要求。东北大学必须在办学理念上突破传统大学“象牙塔” 式的固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代之以面向未来、全新的现代大学理念。 他认为,应当树立“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物化为一体”的现代 大学职能观,树立以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相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人 才观,树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大学发展观,树立面向区域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大学服务观。
赫冀成对此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大学不仅应该成为传授知识、 培育人才的摇篮,而且肩负着知识创新、知识物化两项重要使命。在 社会知识创新体系中,大学要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 在知识物化体系中,大学要努力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孕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 人才,但培养人才的模式、目标要符合社会需要,具有时代特点。处 于现代社会中的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强烈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大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求,努力把他们培养 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学校的教学、 科研以及其他改革都要始终坚持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价值取向。
谈到现代大学的发展观,赫冀成指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保证 大学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准。但现代大学更注 重研究,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特别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要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术 层出不穷的时代特点,突出以学术、技术的前沿研究为先导,以高水 平的研究保证教育质量,以高质量的教学巩固研究成果,深化研究成 果,使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并构成一种推动现代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 有效机制。
东北大学在现代大学理念的引导下,从改革入手,开始了建设现 代大学的探索。赫冀成把该校进行的探索概括为四个方面:确立人才 培养目标的新标准,树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目标,构建内部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的新模式,寻求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新支点。他说,我 们进行的探索,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为广 大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使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脱颖而 出。同时,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一 些新兴学科也应运而生,使学校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步入了一个良性 循环的发展轨道。当然,建设现代大学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经过 长期努力,但是,我们有信心使这个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