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声音:欲“绿”地球先“绿”心(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23

    “地球的荒漠化源自于人类心灵的荒漠化——人类的贪婪、愚昧、冷酷、无情。”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郭耕毫不客气地说。既是麋鹿园工程师又是“自然之友”会员的郭耕自94年起开始致力于环境教育,他非常强调一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郭耕关于环境的“三段式”论述很是精彩:

    (一)3个动作:

    “晓之以理”:晓之以利害,明之以大义

    “动之以情”:一种人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一种情感上的共鸣。郭耕在其所著《灭绝动物挽歌》一书的扉页上为灭绝动物撰写了“墓志铭”: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

    “导之以行”:“理”和“情”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行”,所以郭耕又写了《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事》……

    (二)3种境界:

    “人在自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对自然顶礼膜拜,充满了敬畏之情

    “人在自然上”: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的无度的开采、疯狂的攫取

    “人在自然中”: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大自然的报复之后,人类开始领悟和觉醒,只有“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是互利互惠、其乐融融

    (三)3种层面:

    制度:在法律上对环境给予保护,目前这个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建立

    科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哲学:将环保上升到一个意识的高度,形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东西

    (四)3种绿色:

    “浅绿”:将环保仅仅等同于环卫

    “中绿”: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将影响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

    “深绿”: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所谓“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环境的保护也就是道德的延伸……

    “不要在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后代长大的同时,又无情地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 郭耕说,“如果说在二三十年前,作为一名年青人,他的目标、他的信念是要做一名‘红’孩子的话,那么,对于今天的年青人,做一名‘绿’孩子应该成为他们不懈的追求,还是那句话,要让地球‘绿’起来,我们的心得先‘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