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声音:我们应这样看待学生(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24

    根据现代管理学对人才的测定要求,共有128项指标,而“应试教育”,即便是门门100分,也只涉及47项,别外81项“功夫在诗外”。所以分数不应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绝大多数所谓的智力测验也都集中在这两种智力上,这种教育和测验太偏颇,漠视了人的许多潜能,而且还有许多人冤枉地背上“弱智”的标签,被排斥在成功之外,一生遭受耻辱和精神重压。

    英国有关机构调查了英国20世纪以来,在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在中小学读书时的情况。发现在400名人物中有60%的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平平或者比较差,甚至有一门、两门功课不及格,有的还被学校开除过。

    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中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者只占5%。

    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1999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直言:“我所记得的这个世纪比较有名的科学家,考第一名的很少。”

    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平均分数为89.72分。

    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他的两张成绩报告单,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其时显然算不得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三门功课不及格(其中包括国文)。第二张成绩单上,成绩也很一般……(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