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师范学校应培养复合型师资人才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25

  王立辰,1940年生,教授。1964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微分几何、拓扑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1996年起任合并后的河北师范大学校长。     面对中小学减负,面对非师范类院校参与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作为培养教师工作母机的师范院校,究竟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北师大校长王立辰教授。   王立辰认为,高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知识经济、市场机制、基础教育三个方面。知识经济要求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市场机制要求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师资;素质教育的发展则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   他说,总之,新的形势要求培养复合型师资人才。   王立辰说,培养复合型师资的先导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今后几年,河北师大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做好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工作,逐步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师资培养模式。   他说,深化教学改革是造就复合型师资的核心。王立辰介绍,他们从教学机制入手,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三大课堂,提高学生素质。第一课堂是教室,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内各种活动,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压缩第一课堂时间,增加第二、第三课堂的教学活动时间。在三大课堂改革构架基础上,采取100多项具体改革措施,将各专业的专业课在原有基础上全部压缩20%的课时,把学生从教案和资料下解放出来。在专业课和选修课外,大幅提高第二、第三课堂所占学分的比例。学校打破系与系、专业与专业的界限,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跨系、跨专业任意选修,学校发给学生辅修结业证书,完成其他专业学分的,学校发学历证书。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王立辰说,该校将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100个学术带头人席位,在校内外公开选拔招聘;二是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对到师大工作的院士,每年给予10万元补贴;三是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博士、硕士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建设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预备队;四是制定激励政策,制定资助教材出版计划,每年资助10部教材出版,加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参加教改课题,凡申请到教改课题的,学校按1∶1的比例拨配套经费。   学科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师资的龙头。王立辰说,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专业建设,促进课程建设,促进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多重职能。其核心是在优化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