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北京房山区良乡二小课堂教学改革见闻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10

  早就听说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自1998年起就开始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课题实验,并且提出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来到了良乡二小,所见所闻,大开眼界。

  质疑和反馈牌

  和良乡二小的老师们聊起课堂教学改革,谈到最多的便是“质疑”。这或许就是老师心中课堂教学改革前后最明显的变化。

  良乡二小的老师们认为,过去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起承转合。在这样的一节课里,教师有许多“表演”的成分,效果也往往并不理想。要想让一节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而要达到“活”与“动”的目标,关键在于鼓励学生质疑。

  良乡二小的老师们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是因为害怕说错了老师会批评或者同学会笑话而不敢举手。因此,鼓励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无论是多么荒唐的问题,老师不仅不批评,反而还加以鼓励。渐渐地,学生们的胆子大了,问题也多了,问题的质量也相应提高了。于是,有了“质疑”,老师们便开始要求学生认真地“思疑”,并且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二小的老师还有了一个小发明——反馈牌。这是一个园形或方形的小纸板,学生们可以通过它表达自己的见解。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通过绿色的或红色的,来表示自己对问题的判断;高年级的同学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可以通过红色、白色和半红半白的反馈牌,来表示“完全同意”、“反对”和“基本同意但有补充”。过去提问后,学生们齐声回答,老师往往难以搞清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现在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同时举牌,因此也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滥竽充数的少了”。老师们反映,通过反馈牌,更清楚地了解了每个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讲课也更有针对性了。

  包装纸和资料本

  在良乡二小,记者发现有一个班的每个学生都收集了不少包装纸和商标,花花绿绿的,开始还以为这些小城镇的孩子是出于好奇和爱好,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和数学学习有什么关系。在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时,学生们通过比较啤酒、葡萄酒、低度白酒和高度白酒商标上的酒精含量,对百分数和浓度大小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二小高年级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资料本,学生们收集整理了各种资料。如语文老师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由于学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和照片,对周总理的为人和人们自发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讲《挑山工》时,由于学生自己有了泰山的有关资料,课也就很容易讲“活”了。

  不一样的作业

  在良乡二小,学生的作业量是比较小的,有的老师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并且,我们还发现了许多让我们不知如何去归类的作业题。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复习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在一块长60米、宽20米的空地中央要建一个圆形的花坛,要求花坛的周围要留有一个1米宽的甬道,求花坛的最大面积。这道题综合了长方形和圆等有关知识,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实际意义。作业交上来后,老师更是大吃一惊。不少学生不仅完成了数学计算,还画出了示意图:地上长满了草,花坛里开满了花。有的同学还仿照地图的样子,在图的旁边注明了图例——什么代表草,什么代表花,什么代表甬道等,还标出了比例尺。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书上的一道计算银行利息的题。不少同学结合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家长的陪同下,自己到银行学会了存钱和取钱。还有的同学发现银行利息作了调整,于是对书上的计算题作了修改。同样是有关百分数乘法的计算题,学生们通过对社会的观察,自己编出了买东西时打折和买几送一等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