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院长詹佑邦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一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普通高校,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 同样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努力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 用,学校也将因此摆脱偏弱的办学格局和地位,获得蓬勃的生机。
淮阴师范学院组建于1997年,是较早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省属高 师院校。在江苏,淮阴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要原因是基础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詹佑邦介绍说,新生的淮阴师范学院交织着喜悦和忧虑,他们深 深感到发展所带来的是更大的压力,而压力的解除仍然要依赖于发展。 学院成立后,首先明确的是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其第一步是在2001年 暑假前要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步是在2003年要积极申报教育部 本科办学合格评估并争取通过;第三步是在2010年之前进入全国同类 院校先进行列,并积极开办研究生教育专业和非师范专业,把学校建 设成一所综合性大学。
三年多的岁月给学院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本科办学的道路已经逐 步打通,普高在校生已由当时不足3000人增加到今年的6300人,本科 专业从无发展到师范类、非师范类近20个,学校的基本办学规模翻了 一番多。
詹佑邦认为,办学规模的扩大是学校外延的发展,然而内涵的发 展才是最根本的。对淮阴师范学院而言,目前内涵发展的重点应该放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方向,在实施主辅修制、 学分制、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板块渗透,以及构建面向21世纪的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重大教改活动之后,现又把开展新世纪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由淮阴师范学 院承担的国家、省和学校的30余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正在实施运作之 中。师资队伍建设则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着重抓了三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改革劳动分配制度,逐步拉开不同层次教 师的报酬和待遇,形成优教优酬的用人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引 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构建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 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以梯队建设为龙头,以学术研究为基础, 增强学校办学底蕴。目前学校高职教师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现已占全院专任 教师的30%;1999年学校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 1997、1998两年总和,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淮阴师范学院始终有股主动而又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发展精神。据 了解,淮阴师范学院目前正着手进行投资数亿元、占地近千亩的校区 扩建工程,江苏省人民政府近期又将淮阴仅有的两所中师学校并入淮 阴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实际现有在校学生已达9800人。詹佑邦说, 淮阴师范学院在实现淮阴及苏北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进而向一级化 发展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面向地方经济,大力培 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淮阴师范学院“十五”及至2010年发 展规划,学校将被建成一所在校生达15000人规模的多学科大学,成为 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