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4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国家计委、教育部宣布高校扩大招生,从108万人扩大到156万人,增幅44%,中国高等教育的轮子开始加速。
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再次扩招,招生计划规模达到180万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预计实际招生规模将超过200万人,增幅超过12.5%。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表示,这个增长速度将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不会降低。
扩招敲响了高教加速的号角,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说,为支持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国家计委连续两年安排国债资金近40亿元用于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国家计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促进了居民教育消费增长,缓解了就业以及学生升学压力。此外,高校扩招还将带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办学思想的重大变革。
除经济方面的支持外,政府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高校门槛低了
今年许多地方在高考报名条件中取消了以往的多种限制,诸如取消“高中毕业”可以报考改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可以报考;“公办教师仅限报考师范院校专业”的限制;取消“年龄超过23周岁的不得报考外语类院校专业”等六大限制。这种限制的取消从政策上说明,适龄人口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已经越来越被人认可。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需要一个进程,适龄青年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让每个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这是社会的呼声也是政府的声音。
高教立交桥通了
在高考扩招的推动下,一系列的改革在进行。尤其是高等教育内部的立交桥正在形成。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今年都可报考普通高校;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高校的高职班以前不准许普通高中学生报考。
同时有消息表明,不只在中等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渠道也在沟通。在前些时候举办的高招咨询会上,海淀走读大学校长且理刘林介绍,越来越多的考生们看好高职专业的就业前景,报考人数逐年增多。明年将有望实行高职转本科的试点,只要在大一年级期末通过选拔性考试,将有可能使部分考生直接转为本科生。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促进高教发展
有数据表明,全国1230所民办高校,每年秋季招生能力达到五六十万人,招生量和在校生量达到国办高校的二分之一,民办教育正成为培养青年人才的第二渠道。
民办校突出“职业”及“应用”,其毕业生良好的就业能力,使其极具生命力。北京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就是生动的范例:北京市民办高校89所,所容纳的生源量直逼公立学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办学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思路,在中外合作的办学路上率先走出了一条新路。许多国外大学正是通过与民办学校的合作,走进中国,中外合作办学丰富了中国的教育思想与内涵,民办学校也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合作,为学生找到了一条可以深造的路子。
五路大军并进高职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但最终的大方向却相当明确,就是大力发展高职。
我国的高职教育现有7所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74所职业大学;在276所专科学校中,国家教育部已批准27所学校和135个专业进行示范性建设,示范性建设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办出高职教育特色;45所成人高校在试办高等职业教育;18所中专办高职班;民办高职学院也在有序发展。“五路大军”并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新增招生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把新增招生计划用于已经明确的高等职业学校和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有关学校,如:普通专科示范学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试点专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