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状元走廊”的画像经过了精心的装裱,每张高约1米,上面有一张新生的照片,并附有籍贯、学习情况等。走上新生状元走廊的共 64人,其中在今年高考中获得各省市第一名的有44人,16位今年奥林匹克竞赛金银牌得主以及著名体操运动员李春阳、乒乓球运动员刘伟、国际象棋棋手许昱华,还有北京人熟悉的文艺特长生金铭的照片也在该走廊中出现。
不能说这是炫耀,更不能说是北大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因为按理说它根本不需要。但这种做法却让平民百姓心里有点不舒服,也许是我小心眼吧,当我走在“新生状元走廊”里,怎么感到一股 “霸主老大”的气焰扑面灼人?
原来我心目中厚德载物的北大圣像轰然倒塌,不禁要对着未名湖质问:“你这样做到底什么意思”?
状元们报北大清华无可非议,因为高分就是高桥,直接连通“高府”。但为什么北大第一批北京地区录取工作结束后,不提它没有按原计划召满北京生源,也不提他招的最低分是刚过科线的476分,也不提为什么比起清华它的人气为什么减弱,其招办偏偏要大肆宣传他们招了多少多少状元?“状元走廊”实际上是要掩饰,是一块遮羞布。
北京地区今年实行高考知道分数后报志愿,北京今年理科考生600分以上的有1018人,610分以上的就有701人,而北大清华总共将招生700人左右,在北大招生咨询现场北大招办的老师告诫考生们,610分以上报北大有戏,600来分的考生则要冒风险,如果北大没有录取则有可能落到一般本科,因为大部分重点院校只招第一志愿的考生。现场发放的预报北大考生登记表上也注明理科要求在610分以上,文科570分以上。他们以为凡是高分考生“必定”报北大,所以吓得一个考了“605的低分”的考生没敢报他梦想的北大生命科学院。可惜高处不胜寒,北大自己只好吃了自以为是的苦果。考476分能上北大是那位考生的勇气,但北大当初“610分以上报北大有戏,600来分的考生要冒风险”的宣言与它无奈录取476分考生让北大失去的却是学府尊严。
当许多500多分的考生为自己不能上北大扼腕叹息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一直听不见北大反省的声音?
为“状元立碑作传”给北大带来什么?
在著名的三角地,北大为2000年的状元们立起牌坊,是为让所有学子感受封建科举金榜题名的“人文精神”吗?还是在滋润最高学府网聚高分精英之后的沾沾自喜情怀?
笔者曾经参加多次高校学生活动,无论是人民大会堂还是体育馆晚会现场,几乎每次北大学生都被安排在位置最佳点,就连讨论发言,也是北大学生优先。面对社会的宠爱,北大和它的学子已经渐渐忘记“戒骄戒躁”的含义?看看今天的燕园,接触接触北大的学子,还能感觉到无欲则刚的境界吗?你还能感觉有容乃大的气魄吗?在许多人的心中,北大成了夸饰的北大,飘渺的北大,北大人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太虚幻境中沾沾自喜,不知先辈发扬蹈厉的青春气息已经尘封在他们东方不败式的唯我独尊中。
如今有的舆论认为北大今年招生不如清华,是因为整个社会人文精神失落,实际上,不必掩藏,我们真的到“神圣”的燕园看看,走一走“新生状元走廊”,就知道那个人文精神曾经丰泽浓郁的圣殿如今怎样“焕发”一身世俗。如果北大不好好反省一下,我真的怀疑“北大将不北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