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林培1956年参加工作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当了讲师,当然很愿意,因为当时老师是很受尊敬的。刚建国的时候各行各业都缺人,不管你干什么都会受到尊敬。
     那时候是按级发工资,不管什么工作,同一级的同志工资都一样。我当时是22级(18级是县市级干部)每月拿57块钱,后来说发少了,应该是每月67块,结果我和我爱人一下补发了几百块钱。我们就发愁:这么多钱可怎么用啊。两个人就拿上钱去了王府井,可是转了半天,只买了一根5毛钱的圆珠笔。当时的物资真是太匮乏了。
     现在教师地位越来越高了,我们没什么可要求的,只想多做些研究,多培养些人才。
    60年代党叫干啥就干啥:
    161中校长徐嘉贵1968年参加工作
     当年当老师是因为“革命需要”。我是高中毕业后留校的,那年我18岁。当时有个保送哈尔滨军事大学的机会,但是学校说需要物理老师,我根本没考虑就留校了,那时候服从是一种习惯,“党叫干啥就干啥”。
     我一毕业就教初三,学生年龄都和我差不多,一个最大的学生还比我大三岁。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梦想。我那时候是二级足球运动员,考过播音员,考上了。考歌舞团,也考上了。可是因为当了老师,这些都成了业余爱好,也成了作个好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没什么后悔可言,只因为觉得“党让干了啥,就该干好啥。”这也许就是我40多年一直没改行的原因。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拿的是“高工资”:每月47块5。真是高的。大学毕业的拿54。当时司机和医生是富有人群,一个月大概80—100块。那时候家里也实行“计划经济”。工资都按用途分好堆儿,用纸包好。比现在苦多了。现在老师的月收入大概是1500到2000。
     最寒心的时期是文革年代。我清楚地记得满校贴着我的大字报,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个“贵”字,属于资产阶级字眼,学生逼着我改名。于是我把“贵”字去掉了,叫了20多年的“徐嘉”。我的名字是这几年才改回来的。
     一直觉得当老师不能只会教书。更应该教学生为人。我走上这条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学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有一句话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师范二字的来历,也是做老师的标准。
    70年代上讲台就是“臭老九”:
    按院小学施月林1973年参加工作
     我是71届8中的毕业生,毕业的时候很想上高中,但是赶上学校挑班上的同学去师范学习,我被挑上了,于是走上了这条路。
     我走上讲台的时候是73年,一上来就是“臭老九”。那时候当工人最光荣,我们小学教师都叫“小教”,连全称都省了。同学聚会的时候总觉得抬不起头来。我每月拿37块的工资,当时觉得当教师真是苦啊。
     年轻的时候真的很想上大学。恢复高考后我考了几次,可是每次都差一两分。好在后来学习的机会多了,现在我已经进修完了本科的课程。
     当老师是会上瘾的。我是教自然的。以前学校经费不够,我们经常自己去逮动物做标本,蛇、壁虎都逮过。没有教具就自己做。我们把材料带回家,常常干到12点。
     现在老师的地位越来越高了,我们也越干越有劲了。我有一个同学在首钢,40岁的时候就下岗了,她看到我整天忙忙碌碌非常羡慕,说,“你这条路真选对了。”我说,那是因为我坚持了。
    80年代当老师是幸福的:
    洁如保育院丁金凤1981年参加工作
     我是因为身体不好,77年毕业没去插队,81年当上了“孩子头儿”。当时就有人劝我:现在谁还干这个啊,小学老师都不吃香,你还去幼儿园。但是我喜欢孩子。现在20年过去了,我们的地位还是不如小学老师,但是我仍然觉得很幸福。
     孩子是一届比一届聪明,一届比一届懂事。现在大班的孩子毕业了,会和老师要电话,保持联系。开学的时候,我总能在晚上接到电话,本来以为是家人或者朋友打来的,可是话筒那边就传来细细的声音,叫“丁老师”。那是我的学生。他们会告诉我,他们有了新老师和新同学。老师长得什么样,他们会向我描述、和我比较。这时候,我就觉得我真是幸福的。有什么比看到学生的成长更让人高兴呢?老师的乐趣就在这儿。
    90年代你得保持“新鲜”
    八中王宁1992年参加工作
     进首师大完全是因为偷懒,因为可以保送。当时对教师这个行业没什么特殊的感觉。没料到一干上竟然放不下。我们宿舍8个人,现在当老师的只剩下2个。男孩子当老师压力会比较大,别人会说你“没本事”,有时候我的毕业生回学校来,看见我也会问“您还干那?”我想这样问的人都没有深入地了解教育。我们干的是“良心活”。看到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无穷的乐趣,这种乐趣足够支撑着你在这个岗位干下去。但是我得说,能干下去绝对因为“喜欢”。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学生接触的东西太多,知识面相当广,稍一放松你就跟不上了。要和他们打成一片,你就得懂他们的世界,学他们的东西。所以你得保持自己的“新鲜”,要最快地接受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