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湖中学是四川省重点中学,目前在校生近3000人,有近一半来自异地。该校进京招生负责人朱玉林介绍说,此次进京一是扩大学校影响力,二是试图通过招收北京学生,优化生源结构,异地学生间可取长补短,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建设都大有裨益。
虽然棠湖中学远处蜀中,北京的学生家长们仅仅凭招生简章才对它有所了解,但仍有300名左右的家长前来咨询,最终有20名家长签下了就读协议。已决定把上初一的女儿送到四川上学的杨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着优越的成才环境,但父母由于工作忙,管教孩子的时间较少。这次把孩子送到棠湖中学,主要是看中了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孩子不但有安全保障,还能在与周围同龄人的交流中逐渐自立。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张先生谈到,他的孩子中考期间因病影响了考试,上不了市重点中学,而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不太令人放心,不如到外省重点中学去读书,回京高考把握更大。
那么,到外地上学从经济上考虑是否划算呢?娄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在北京凡是市重点中学计划外招生,每年不但要交5000元以上学费,还需交每年1万元的赞助费。虽然棠湖中学也收赞助费,但学费却很低,一学期初中只要500元,高中也仅需600元,连赞助费每学期平均需8000元左右,比北京的重点中学就读费用便宜一倍以上。再加上外地消费水平较低,在享受同等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总花销要低于北京。
近几年,全国许多地区中学生源供给均进入低谷,北京地区也不容乐观。面对“杀”上门来的外地中学,北京的中学校长们却反应不一。北京八十中副校长张思海认为,不管北京的总体教育如何,优秀学生都不会去外地,“外地中学进京招生,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长安中学校长梁铭勋表示,目前来说,外地中学进京招生的人数还是有限的。但他同时认为,这些外地中学往往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因此,北京的中学也应该勤练内功,这样才能应对今后可能形成的生源争夺战。而另一位校长则对此颇为紧张。他说,学校的竞争最终是生源的竞争。进京招生的中学,多是外省市的重点中学,他们不但有着比北京多数学校好得多的硬件设施,其软件设施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北京的中学如果不正视已开始了的生源竞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外地中学进京招生,也引起有关专家关注。中央教育科研所所长办公室主任张鹏认为,虽然北京近几年的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现有的高质量学校的数量仍无法满足需求。外地学校进京招生不但会形成教育资源有益的互补,还会对北京的教育改革起推动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盛华说,四川的中学来京招生,开风气之先河,是一个创举。跨地区的基础教育竞争形成后,教育将不再有地区性的标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我国基础教育目前仍以区域教育为主,生源市场无法开放,这对异地招生形成了制约。如棠湖中学去年就想进京招生,未获北京教育部门同意,今年也只是得到默许而已。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建民认为,区域教育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是极大的约束。他建议,要总结异地招生的经验和教训,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改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张鹏则更为直接:“北京市教育部门应对外地中学进京招生给予支持,并且有规划地放开生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