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精神的北大是怎么完蛋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9-19

    最近对北大的批评极多,令我这个老北大人脸上有点挂不住。

      批评北大不该收巩俐读研究生班、不该向某乡镇企业家发放博士文凭也无所谓,顶多失察而已。但批评北大五十年来没有出过一个大师,揭露北大在历次运动中的劣迹,就有点过苛。我对此一观点的反驳是,不能抛开中国的情况而要求北大独善其身。北大固然没出大师,但中国几十年来出过几个大师?否则也不必那么仰止钱钟书或巴金。北大固然在运动中表现不佳,但表现佳的又举国几人?否则朱学勤也不必说“顾准挽回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颜面”。况且以我1987年至1991年在北大读书的经验,至少就80年代而言,北大无愧于它的名号。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陈坡的历史老师,没什么名气,但他讲的课,净是些历史课本上不写的东西,简直听得我们目瞪口呆:历史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最具神秘色彩的是,80年代最后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们发现陈坡老师永远消失了,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去向,以后也再没听到他的消息。走在北大的小路里,我经常想,像陈坡这样的老师,北大校园里到底藏了多少?我们的眼睛可能更容易看见钱理群教授,但像陈坡老师那样的人才是北大真正的脊梁,因为他们人多,更因为他们默默地支撑起北大的天空。

      不要因为北大现在一些表面的东西就断言她不行了,作为一个老北大人,我完全自信,一旦时代需要,北大仍然不会让我们失望。那些表面的东西,无法侵蚀北大骨子里的气质,当岁月流逝,我们终将发现,这些东西不过是过眼烟云。

      北大今年的表现的确让人不敢恭维。即说最近,先是高考第一志愿录取不满,再是跟三角地搞什么状元光荣榜,令垢病者批评说,北大已经妄自尊大到极点,她所表现出来的骄傲也充满了世俗气。总之一句话:精神的北大完蛋了。

      那么精神的北大是怎么完蛋的?我想我看得清楚,那就是从百年校庆完蛋的。我曾经仔细拜读中央领导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发言,读罢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叹那写作班子里真有高人。讲话明确地暗示了三点:一、过去的事情过去了,既然现在的领导跟过去的事情无关,那么也可以宣告北大与过去的事情完全脱钩;二、把中国最值得自豪的精神完全赋予北大,既然树那么多典型的个人没有效果,就把北大推上神坛;三、把中国的未来许给北大,而没有许给清华,真是高啊,只要我们想想现在清华帮的势力,就明白这种表态高明得不得了不得了。总之,在1998年的百年庆典中,真正实现了双赢。

      想想看,北大能不被这种荣衮和智谋所征服吗?北大也是人的北大,而普天下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抗拒这种机遇?即便黄犁洲那样的大儒又如何?当朝廷表示尊孔接受礼教的时候,他的态度也开始软化,古稀之人,书信里从称“当今天子”,到称“当今圣天子”,也不过几年的功夫。如果不是态度变化,称一声天子也就罢了,又何必屡遭后人指责地加上一个“圣”字?反观今日北大,自无黄梨洲,而黄梨洲能为,何以北大则不能为?知识分子固然鲠介清高,但最怕的就是你看得起我,你一旦看得起我,我就要为你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北大盖莫能外。北大的先生们如此,而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总之是光耀门楣的盛事,何乐而不为。

      多少年多少运动多少磨难而没能征服的北大,就这样谈笑间落花流水。我想我作为一个局外人,自是看得清楚,不得不说,高明啊,实在是高明。不但北大,换了任何一个人或一所学校,又怎能抗拒这种面面俱到皆大欢喜的结局?固然北大随后流露出的一系列浮躁和傲慢为人所不齿,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只是因为北大终于取得了主流地位。而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精神或传统,一旦取得了世俗的地位和待遇,也就必然变成一件华丽的衣服,变成一张皮而已。今天,我们谈论的就是这件衣服或这张皮。

      每当想起北大现状,不知为什么,我总又回想起陈坡老师。老师个子不高,又黑又瘦,站在讲台上,也不因为所授内容是我们闻所未闻,而在学生眼里显得高大。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那种狂热而忘我的光芒,仿佛整个人就是一块炭火,烤得我忍不住要把座位往后挪,却又舍不得半步。不跟你装大个儿的,就是用他的灵魂温暖你甚至炙烤你,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啊。而以我在北大的经验,这样的老师太多了。我不相信这样的老师群体会因为岁月流逝而从北大校园蒸发干净,同时这也是我的信心所在:在未来,在需要的时候,北大仍然不会让我们失望。

      因为,当岁月流逝,一时荣辱又何足道哉?到那时候我们将只会发现四个字,与北大的名字共存,那就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