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评论:素质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9-25

    “素质教育”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每一个教师都在无数次的会议精神传达中领悟着它的精髓;就是不懂教育的人,也都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比我们现在搞的这种教育方式好。有时候,一个东西太美好了,反而会让我们怀疑它的真实性。提出素质教育这么多年,那么,素质教育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我的看法:如果应试教育在一楼,素质教育在二楼,我们现在只是知道了上楼的方向,还处在修台阶的阶段。也就是说,台阶修好了,也只有在忍受了地球的强大引力以后,才能到达二楼。也许有人反驳说:我已经在二楼看到了下面的风景,怎么能说还在修台阶呢,那我是怎么上来的?诚然有极少的学校上了楼,但是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就会发现这种看法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有意打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如果说学生“减负”了,我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了,那么理解得就太肤浅了。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全面的概念,它远不是增加唱歌跳舞的课程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现阶段,还有一些无法突破的瓶颈制约着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

    1.我国的城乡二元对立情况的转变。农村人口数的巨大数字和农村经济情况的软弱性使农村成为素质教育要攻克的最大战场。如果连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都没有办法实现的话,谈素质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报纸上说我国9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但是有时候数字也透着人为的虚伪。我亲眼看到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很多孩子初一初二就退学了,当教委来检查的时候,学校就把他们找回来两天,不愿意回来的就给一些补贴。我想,这种情况不是特例。只要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不结束,农村学生对应试教育的肯定就不会让位于更高明的教育理念。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城乡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这已经不只是教育问题这么简单。

    2.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在一种教育理念下习惯了的人们,很难一下子转变思路。不知道会有几代教育者和学生填充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间的鸿沟里,才会搭出一条路。毫不夸张的说:教师能力和水平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是很难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精髓并应用于实践的,所以这种改变也是对我们教师队伍适应能力的考验。

    其他的困难还有很多,改革的道路不会是坦途。但是如果以上两个困难不能很好的解决,素质教育就永远是挂在嘴边的口号。站在楼下仰望高处夸夸其谈的结果只能是越落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