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3.2亿多个家庭。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对子女的影响很大,与子女的成长关系极大。实践证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结合,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许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 情,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他们希望 自己的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很自然的。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 和其他有关部门,都要注意做工作,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 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千万不能由于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一些 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后果。本报今年2月1日曾报道,河南省安阳市一学 生家长,因自己的儿子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和当上少先队大队长, 就带人把班主任给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件,充分说明一些家长的教 育观念、成才观念、法制观念是很成问题的。
   在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家庭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古时候,有刺股悬梁、穿壁引光、燃糠自照等勤奋 好学的故事,主要是要教育青少年树立好学上进的志向。如果方法不 对或不适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方面的教训不少,我们要 引以为戒。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1999年高校招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今年高校招生数量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已经和还将为众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但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 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封建时代,有“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这里面 有着封建主义的思想糟粕和经济社会不发展的局限性。今天我们不能 再这样去考虑问题。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 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 观要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提供了 广阔的舞台,只要他们有为祖国、为人民贡献青春的志向,满腔热情 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认真学习和掌握实践知识与技能,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就一定能够成长为有用之才。 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 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因为人才 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这个观 点,值得每一位学生家长深思,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
   在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广大家长还要转变一个观念,就是对子女期望值盲目攀高,同时要切实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也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轮到考大学的时候,他们又拼命加重孩子的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资料、找补习班,把孩子搞得晕头转向,家长还乐此不疲。然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 家长很少关心、很少过问,甚至麻木不仁,严重的导致恶性事件发生。 这样的惨痛教训,难道还不值得学生家长认真汲取吗?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导帮助。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开办家长学校,是一种好形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办好家长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家咨询、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纪律法制教育,主动 地全面地关心子女的成长。
   广大青少年学生要立志成才,也应当重视自己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切实改变那种忽视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只是一门心思考大学的状况。当前,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 动、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在纪律和法制教育中,提高遵 纪守法的自觉性。要弘扬正气,反对歪风邪气。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管,家长也要管,学校内外,家庭内外,都要抓得很紧很紧,一点放松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