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他山之石:精选读法 优化教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04

  &bnsp“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自古就被重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读的意义、读的作用、读的分量及读的形式,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bnsp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我们可以列出几十种来。读法不同,效果不同,拿常用的几种来说:默读,是一种内部精神活动,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自由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朗读,变视觉为听觉,使读者在美的音韵中,发现美的思想,体验美的感情,进入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自由读,尊重主体差异,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齐读,重视全体参与,培养集体意识,便于教师在短期内大面积检查学习效果。如何在各具特色的诸多读法中选择最佳读法,读出最佳效果呢?   

  &bnsp首先,要根据内容特点,选择读法。不同内容和文体,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大有差异。不同课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我们首先要根据内容选择读法,进行合理训练。   

  &bnsp古代诗词和写景类的文章,不但语言精炼、词藻华丽,而且感情丰富,是感情朗读的最好材料,应充分运用各种感情朗读,达到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目的,如《海上日出》、《燕子》等。写人记事类的文章,语言没有古诗词及写景文章那么优美精炼,但思想内容却往往很深刻,要思考的问题多,这时多用默读、自由读就比较合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思想认识,如:《冀中的地道战》、《赤壁之战》、《田忌赛马》等。而说明文的特点是知识丰富,感情淡薄,《教学大纲》多半只要求增长知识、了解事物,可以默读为主,感情朗读为辅,如《鲸》、《蛇与庄稼》等。   

  &bnsp仅仅根据内容特点选择读法还不够,还要根据教学程序,即初读—精读—熟读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选择读法。初读课文时,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我选用齐读或逐个自然段读,既省时,又面向全体。精读课文时,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常让学生带问题默读、自由读。这样,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眼手脑并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课文之后,要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形成能力,我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如: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竞赛朗读等,激发感情,陶冶情操,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bnsp最后,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选择读法时,我们不要忽视教师范读。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绞尽脑汁,让学生读够、读好,却常常忘记教师范读的作用。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取代。因为教学首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学生非常熟悉、亲近的人,教师积极参与读,其作用不只是指导读,而且能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录音只重听觉没有视觉形象,远程多媒体声像俱全,其背景画面却与学生有一定距离,其作用不能与教师范读等同,更不能代替教师范读,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八自然段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二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一段中人物表情刚毅坚定,动作干净利索,语言气势雄壮。就算多么先进的媒体,也未必能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其中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但若是教师在背景音乐声中声情并茂地表演一次,师生共同进入情境,效果肯定好得多。   

  &bnsp实践证明:根据内容特点、教学程序选择读法,同时重视教师范读,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设计教案时,我们一定要精心选择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