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品新课本
    喜欢新课本吗?同学们先从外观谈起,尽管新课本有不少插图、排版上有精心设计,但他们仍然一致提出:课本变成了16开,供做笔记用的空白大了,但携带不便,不喜欢。
    课本中不少文章受到学生欢迎,对那些个性化强、有风格、有激情的文章,他们明确表示喜欢。全班29名同学对《语文》课本全部24篇课文进行投票,认为最有价值课文的前三名是:
    拿来主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勾践灭吴;最喜欢的课文前三名是:荷塘月色、拿来主义、胡同文化。喜欢拿来主义因为它“犀利”、“一针见血”,“与现实有共通的东西”;喜欢荷塘月色是因为“文字很美”。
    而在最不喜欢的课文中,大多数同学选择了那些政治性比较强的文章和说教性的文章,理由是:语文应当选思想性强,对人生有帮助,生动、文采好的文章。一些同学建议,小说和散文应多一些,那些政治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放到政治课中去。
    高一语文新课本中有12篇文言文,在29名同学中,喜欢古文的有8人,理由是:不少古文写得很精彩,思想性和文采都好,语言精炼,给人一种美感,表现了古人的智慧。不喜欢古文的同学则因为:对现实生活没用、难理解、怕背诵。反对背诵课文的同学认为,多背诵不如多阅读。
    教了38年高中语文的张黛老师曾经不厌其烦地把不喜欢的课文教了30多遍,一直希望教材能够改一改。她说,新教材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推动的结果,尽管在选文上还有陈旧和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应当说是一套好教材。
    说说语文课
    参加座谈的29名同学一致认为语文课很重要,他们对语文课的期望值很高: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应当传授人生经验,语文课应当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帮助。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害怕语文考试,特别反感模式化、标准化的试题答案。他们说:语文课和语文考试应当给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不同意见的余地。语文题目应当有多种答案,不能搞答案标准化。同学们诉苦:连阅读理解都有固定的答题套路,考试时,根本不敢想自己该怎么理解,而是要想怎么顺着别人的思路走。
    张黛老师对语文考试也有一些意见:有的语言常识、语法问题,从小学和初中就开始考了,到了高中还考,完全没有必要炒剩饭。她建议:高考时,考1篇现代文或几篇现代文片断的阅读、1篇文言文的阅读、1首诗词的赏析、写1篇作文就可以了。
    语文老师课讲得好很重要,因为有了张黛老师,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后,高一(2)班有6名同学表示以前不喜欢语文课,现在喜欢了;有16名同学表示自己比以前更喜欢语文课了。现在的语文课堂更活跃,同学们爱听,一位上初中时一上语文课就打瞌睡的同学说:现在不打瞌睡了。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是好老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讲课有感染力,能让人产生共鸣;有给学生讲课的欲望、有激情、能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有的同学建议语文老师还要对心理学和脑科学有一定了解,能够有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脑科学特点的教学方法。
    论论新教法
    面对变化了的教材和大纲,语文该怎么教?张黛老师说,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否则根本不可能把课本内容教授完。语文课本上有24篇文章,语文读本上有119篇文章,如何讲?要有取有舍,有的课文讲,有的不讲。张老师提出5个字:读、析、赏、背、写。大胆取舍,把重点落实在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上。
    张黛老师认为:原来的大纲强调听说读写,把“思”忽略了,新大纲有突破,有进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比如评估上主要还是注重了弥补现有的缺陷。
    张老师说,提出课外阅读书目是件好事情,但是现在提出的书目不太科学,有的应该读的没有。张老师教的高一两个班共59名学生,在20本推荐书目中,所有学生没看过或没听说过的书有:论语、女神、子夜、谈美书简、哥德谈话录、匹克威克外传、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
    张老师发愁的是:现在的学生哪里有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