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大学生要端“饭碗”必先有“四会”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22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 人才是我国高校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这一 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那就是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说就是让在校大学生 学会四个“学会”,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 人。

      为了把四个学会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当中,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评估体系》。该体 系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鼓励和发挥学生的 个性发展,从目标、内容、方式、奖惩等方面激励和引导学生把学业 成绩的竞争扩展到全面素质的竞争。体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 修养、专业理论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四项内容作为测评的基 本内容,列为一级指标。使在校大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 态度、法纪素质等方面具有符合时代特色的基本品质;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专业素质之外的 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人类 的态度和精神;达到身心的共同健康。

    根据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趋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建立评估体 系的同时,在教学上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横向”实行三个 “打通”,即全校打通公共课,按学科门类打通基础课,按专业类别 打通技术基础课。“纵向”实行四个“不断线”,即外语教学不断线, 计算机教学不断线,实践教学不断线,思想政治与素质教育不断线。 突出一个“柔性”,即柔性专业方向和弹性的课程设置。强调改革教 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其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 指导思想上,要求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工程实 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融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的科学课程体系, 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 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在教学模式上,改变当前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 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五个教学模块。第一模块为公共课,全校打通; 第二模块为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第三模块为技术基础课,按专 业类别打通;第四模块为专业课,按专业设置;第五模块为实践教学 模块。学校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科学规 范、风格严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第三是改革传统单一的“闭卷考 试”的方法,增加开卷考试、上机考试、大型作业、口试、读书报告 等考核方式的比例。根据学分制的特点,逐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 例,逐步扩大辅修专业规模,积极培养学科交叉、适应能力强的复合 型人才。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已成为该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另一个 重要途径。他们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大型科技竞赛活动,以组 织“星火杯”大学生科技成果展为龙头来带动学生科技活动。自 1989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星火杯”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学生踊跃参与, 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显著。从1993年起,学校 组队4次参加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在第六届“挑战杯”科技竞赛 中,该校取得全国理工类院校第4名的优异成绩,捧得“挑战优胜杯”。 学校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办计算机个人主页大赛、软件大赛等多种科技 竞赛活动。学校每年还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有演讲比赛、辩论会、 专场音乐会、大学生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的是使智力与生产劳动的高度结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切入点,使二者紧密结合起 来,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从 1988年起,学校每年都组织社会实践团,从事“三下乡”志愿者服务 活动,先后在陕西的汉中、安康、延安、商州、榆林等地建立了社会 实践基地,开展科技服务、下乡劳动、电脑培训等活动,并参与了当 地“保护母亲河”行动。今年还组织了一支10人博士团,赴榆林市神 木县,为当地教育局、煤炭局开发实用软件系统,为振兴地方经济做 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团委还利用节假日开展义务家电维修、社会咨询、 共青团示范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由于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使大学 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