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评论:五疑中国素质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25

    好奇心哪里去了

    一天,在月色下与孩子一同漫步,他突然问我:“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们走呢?”那时他才三岁。可见孩子从小就有好奇的天性。可当我向几个初中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时,原以为他们会很好奇地追问下去,没想到他们的反应却异常冷漠。一个孩子回答:“它就是会跟人走。”我接着问:“我向一个方向行走,你向另一个方向行走,月亮会跟谁走呢””他回答:“既跟你走,又跟我走。”我提示:“可月亮只有一个呀!”他居然对这个本应引起好奇与思索的问题没有反应,说了句“我们没学这个”就走开了。

    好奇心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学习的动力,创造力的源泉。我们不敢想象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没有了好奇心,世界会变得怎样。学校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条古板的试题答案和压得学生喘不过气的学业任务,使学习成了一种负担,不再具有乐趣,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好奇心在一天天地消失。

    两代孩子两种遗憾

    我在“学工学农”的年代读完了小学和初中。那时,既没有素质教育也没有应试教育,只有校办工厂和农场,学生分期分批参加劳动。我自己喜欢动手实践,学会了配钥匙、磨剪刀、补锅、做纸伞等许多小手艺;对木工、电工、金工也很兴趣,还会装矿石收音机,自制小电动机;当然也少不了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

    直到上高中时恢复高考,我的同龄人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极少数人能被当时仅有的一些大学录取,经过两年的强化突击,我考上了大学。而绝大多数的同辈人错过了一生中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成了被耽误的一代。可是,当我向儿子说起那个年代的经历时,他却总是羡慕我们上树下河的情节,说:“你们好幸福噢!”

    想来也是,现在城里的孩子,是多么缺乏亲近大自然的感受,他们几乎没有参加室外劳动的机会,已经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还要在父母的督促甚至是强迫下参加名目繁多的补习班、提高班。虽然天天吃着猪、牛、羊肉,却没见过猪、牛、羊的模样,他们分不清铁、铜、铝等常用的金属材料,他们对基本的自然现象连起码的感知和体验都没有。他们惟一的任务就是应付各种考试。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升学的机会。我曾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人;但现在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又会成为什么角色?即便考上了,毕业了又怎样呢?

    每当看到人才交流会上那几万双期盼就业的目光,每当遇见那些不得不靠出卖体力来谋生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我们可能会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过剩了,但是我曾听一位在外资企业当技术主管的朋友抱怨:尽管应聘的大学生、研究生有许多,却很难招到真正能从事技术开发的人才。

    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子的出路在哪里?

    家长的顾忌

    在我摆弄各种电器时,我儿子常常在一旁专心观看,问这问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两年又迷上了电脑。我曾想让孩子和我小时候一样,有许多课余的爱好,有一项专长,除了学习之外,长大后能有个值得回忆的童年。但是,每当孩子因为玩电脑或做手工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时,又不得不限制他的课余活动。虽然我们都知道考试成绩不一定代表孩子的素质,可是成绩却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升学与就业。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无论你的孩子有多高的素质或多少的专长,都必须通过升学考试的检验,就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考试的竞争,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家长们会放松对孩子“应试技能”的训练。如果没有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所谓素质教育,所谓“减负”,那只能是空谈。

    老师的苦恼

    老师自己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和受害者,除了年复一年地教授同一本书外,再没有其他过人的能耐,现在要让他们来实施素质教育,可又有谁来对教师们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然是学生的统考成绩和升学率,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每位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在同行中的声誉、地位等。在取消了小学升学考试之后,对教师的“考试”依然如故,他们还要为任课班级学生平均成绩的排名而拼搏;

    教师的继续教育同样采取了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且,其形式主义倾向更加严重。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学历达标,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中,有谁来为不堪重负的教师减负?

    开设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实验课的轻视,不仅造成了优秀实验技术人才的流失,同时也在观念上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实验类课程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轻视。

    实施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

    中央电视台新近的一项网上在线调查显示:在参加投票的34919人中,认为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中小学生“减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方法的占53.89%,持反对意见的占46.11%。

    “减负”最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减负”之后,学校如何用更少的时间教出素质更高的学生?学生课余时间该做什么?素质怎样考核?更多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看来,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