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这个称号,就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带着时代的印记。“三好学生”,“三好家庭”,会带给我们很多关于纯真年代的回忆。“三好”,指的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吧,其实后来还有五好的提法,加上了“美、劳”,因为孔夫子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夫子?所以劳动这一条要加上;孩子们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所以也加上了这一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五好学生”的提法,可能是难度系数太大了吧,只是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希望的口号提出来。即使是三好,能做到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排在第一位的“德”,就是个没法量化的概念,孩子们就是再调皮也还说不上坏,像美国那样的校园枪杀案也没有机会发生。所以只是作为一个幌子,听老师的话、不做坏事就是有“德”了。体育虽然有成绩可以佐证,但是孩子们也就是做做广播体操、达达标什么的,这只是一个参考条件,活蹦烂跳就可以了。于是成绩就成了最重要的指标,一般每个班级有几个三好名额,那么一个班里也就有几个的“三好学生”,那其他孩子怎么办?大家一起学习,都要有个名分呀。就是孩子不在意,家长也是看得很重。不是有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评上三好,动手砍伤老师的悲剧吗。
    其实成绩好的孩子将来不一定成就大,特别是中小学时的成绩。像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不都是“笨孩子”吗。而且从社会学家的调查结果来看,小学、中学历来是三好生的学生,在社会上反而比其它学生少有成就。还总结了一个名词叫做“第10名现象”,说是排名10位左右的孩子最容易有出息。这些都是说明了原来三好评价存在的弊病,但是重要的不是在于取消这个称号。评这个奖那个,不就是为了鼓励孩子,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表扬吗。每一个孩子都是蹼玉,就看你怎么雕凿。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挫折教育,孩子得到的批评永远多于表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富有创造性,比如形容脑袋,就可以有“木鱼脑袋”“灌铅脑袋”“秤砣脑袋”等等说法,一旦提起表扬就很吝啬,一句好学生就一言以蔽之了。
    据了解,取消“三好”的学校都着眼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实对学生的关怀不只在于评一个奖上,而是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三好学生”的名称可予保留,而内容可以细化。就是取消了也无所谓,只要我们的老师明白,多给学生一些表扬,给他们自尊,让他们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