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
再次,必须坚持从难从严地复习,要在能力上狠下功夫,因为思想政治课的高考,已由知识型考试上升到能力型考试。例如:《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里第一个知识点是商品。显然,考生必须懂得什么是商品。但是,高考不可能再出简答题:什么是商品?那么,商品这个知识点容易出什么样的能力型考题呢?如可出辨析题:商品卖出去了,还是不是商品?为什么?显然,这题在考查学生的能力,难度加大了。有的同学说:“是商品。”;有的同学说:“不是商品。”看起来“针锋相对”,实际都是形而上的一点论。有的同学判断:“不一定。”意思虽然对了,但是,不符合政治高考能力第8条的要求:没有恰当地使用术语。这个题的正确答案是:从“辨”来看,商品卖出了还是不是商品,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析”来看,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商品卖出去了,离开了交换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失掉了用于交换的性质与目的,丧失了价值。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所以这时,商品已转化为非商品。第二种情况,商品卖出去了,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依然在交换领域之中,因此仍然是商品。
三、怎样抓住灵活这个特点呢?
首先,要明确这里所说的灵活,实质上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或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突出一个“活”字,高考命题势必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坚决反对死记硬背,一定不让死记硬背的人在高考中得高分,因为死记硬背培养不了人才。正因为死记硬背只能导致读死书,死读书,所以,高考命题必然比较灵活,而且将会更加灵活。
灵活,必然反对呆板僵死。在思想政治课学习或高考复习中,呆板僵死表现在:一、只注重记忆,不注重理解。理解了才能牢固地记忆,不理解的记忆,只能死记。死记不但记得不牢,而且容易出差错,更不可能有系统知识的记忆。二、只强调记住,不强调运用。记是为了用,若记的知识不能用,更不能灵活运用,便成为堆积在人的头脑中的死知识。
其次,由于增强了灵活性,注重考记忆的题型在思想政治课高考中已经“退役”了。例如,解释名词题、填充题已经“退役”了。与此同时,增加了大量的材料题,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还突出了辨析题,“辨”与“析”都突出了灵活性,因此,得高分就要有灵活处理问题的高水平。
再次,针对灵活这一特点,必须坚持活教活学。政治课高考命题相当地“活”,要坚持活教活学,就必须把基础知识学得十分扎实。“活”的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要注重积累点滴经验,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很多有经验的师生都认识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这里所说的书就是教科书,教科书要好好学,因为道理在书内,但是,高考试卷中的题目是在教科书之外。在这种情况下,高考出题更“活”了,灵活性加大了。政治课高考出题,不仅在教科书外,而且不回避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从而与国内外形势联系更加密切了,与时事政治联系更加密切了。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是不行的,必须关心国内外大事,注意研究和学习一些热点问题,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课本学的理论与课外的重大实际结合起来。
以上概述了怎样抓住思想政治课高考的三大特点,是希望政治老师和广大考生,在高考复习中把劲儿使在刀刃上,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而且能够取得高考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