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被迫搞“应试” 教师有苦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2-14

    昨天下午,一位中学教师来到本报,诉说老师们被迫加给学生过重负担的苦恼。他说:“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被迫搞应试。给学生节假日补课,给学生铺陈题海,老师也累啊,但没办法。”

    记者采访过几十位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成绩好坏、升学率高低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搞末位淘汰制,老师的奖金不仅攥在学生手里,连岗位也像一缕游丝,系在学生的成绩册和升学率上。一位初三班主任,只要学生没交作业就叫家长,一学期40多个学生的家长几乎叫遍了。她说她并不想这样,可又实在没办法。一位在某附中教数学的女教师说:“只要中考、高考还需凭分儿,只要教师岗位有竞争,就甭指望教师主动给学生减负。”

    一位中学物理教师说:“我也想下课铃一响,学生回家我也回家。好老师才主动给学生补课。其实节假日哪是补旧课,很多时候是上新课。现在,课程、课时和教材安排并没考虑双休日,节假日,不补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还有教师说,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口口声声喊减负,实际上对办补习班和节假日补课睁眼闭眼。而有些教师给学生补课,纯属见钱眼开,有的补一小时课,要收取每位学生50元,每个月的灰色收入起码在上万元。

    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属于教学水平有限,课堂上讲不清要领,只得靠题海来补救,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一位郊区数学教师说:“其实我们做老师的也需要当学生,听说北京的名师现在总去外地讲学,先给我们讲讲行吗?”

    不只一位教师说非常钦佩22中数学教师孙维刚,收的是重点校淘汰下来的学生,不占用双休日,不留家庭作业,不加课,学生睡眠保证9小时。但高考时,全班40人全体考上大学,6年来没有淘汰任何一位后进的学生。要是多数老师能把孙维刚的本事学到手,事情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