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科幻作品曾经丰富着我们的想象,为我们构造着未来世界的图景。那么在今天,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里,科幻作品起着怎样的作用?它带给我们些什么?今天的读者需要什么样的科幻作品?科幻创作的现状又是怎样?专业杂志、出版社的编辑、科幻作家和读者们表述了各自的观点。
项敏 《我们爱科学》杂志社 编辑
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科幻作品很火,来稿量特别大,读者的反响也非常好。现在的状况不如以前,必须去约稿,才能保证稿件的质量和来源。其实,中国有一支很不错的科幻小说队伍,只是现在,好多科幻小说的作者都去忙别的事了,顾不上给科学杂志写稿。
吴寅泰 科学出版社 编辑
针对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不只是普及现有的科技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学科爱好和兴趣,着重于培养他们对未来科技知识的探讨,在这一点上科幻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普读物的市场,不仅取决于读物本身,也受教育机制的制约,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又有多少时间去读科幻小说呢?电脑、电视的发展,占据了青少年的读书时间,但是电视并没有起到其普及科学所应具有的效果。大多数带有一定科幻色彩的动画片都是国外的,国产的几乎没有。
青少年应该生活于幻想里,只有幻想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我们往往用一种太过现实的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影响他们。
谭楷 《科幻世界》杂志社 总编辑
科幻作者队伍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年轻化,许多大学生加入其中,他们想法独特,在创作上能打破传统,但是在文字上不够老道,有浮躁气,不沉稳。
现实与科幻结合得越来越紧,两者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当前科幻作品的题裁比较传统(机器人、外星人、克隆人、时间隧道、黑洞),要在题裁上有所创新,必须对最新科技知识有所了解。
国内的科幻小说创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科幻杂志和科幻作品也相对较少。国外的大多数大学都开设科幻课程,每年有几百种科幻书和几十种科幻杂志出版。
科幻作品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不是传播某类科技知识。就翻译的科幻作品而言,故事性强,贴近生活,写作手法相对传统的作品比较受欢迎。
星河 科幻作家
国内成熟的科幻作家不多,一个好的科幻作家应具有科学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四五十年代的那些优秀科幻作家中的许多人都是科技领域的学者或专家。科幻作品水准的高下也与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相关。科幻作品本身不承担科普和预测未来的义务,但是好的科幻作品却能起到这两种效果。
一部作品的销售记录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好坏优劣,其中不乏商业炒作的因素。科幻创作不受重视,在作协里,它被归到儿童文学类,被纯文学作家看不起。大、中学生是科幻作品主要的读者群,但是许多作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少大学生对科幻作品提出质疑,认为它们在知识性和深度上都有欠缺。
读者话题:
什么是科幻作品,它与科普读物有什么区别?好的科幻作品是什么样的?
★科普是把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而科幻小说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基础想像出来的具有文学性的作品;
印象最深的科幻作品《飞向人马座》,现在接触到的科幻作品不多了,可能是现在不怎么注意它们。
★科普读物是对现在科学已发现、研究清楚的规律的通俗介绍,而科幻小说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性的想像;
我读到的科幻小说都是从一些科普杂志上找的,它们的内容能够紧跟科学的发展。
★科普读物都是些生动、通俗的小故事,而且有根有据;科幻小说则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你浮想连翩,不断地问:这可能吗?
大部头的科幻作品没读过,现在各种电影、电视和日本卡通片上的科幻很多,我很喜欢看。
★我喜欢叶永烈的科幻小说,都是小时候看的,上高中以后就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接触科幻小说了。现在给孩子买科幻小说,所以就希望它画画多,亲切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