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3+综合”开始了———和学弟学妹谈谈新高考》,作者是刚刚经保送升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女生李妍,年仅17岁。
    听说了这件事的人们满腹疑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写出15万字,年轻的作者背后是否有“老写手”捉刀代笔?自己刚刚迈进大学的门槛,就有能力出书指导别人参加高考吗?“3+综合”的高考新形式连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刚刚亲历一回的学生能谈出多少实用的内容呢?
    ■不是“畅销书”是“常销书”
    出版社告诉李妍,她的新书去年12月上旬先在外地上市,12月28日才进入北京市场,据说是为了防止盗版。
    今年1月5日,记者在海淀几家规模较大的出售教辅书籍的书店里搜寻,却并未找到这本书的踪迹。1月6日在西单图书大厦,据售货员介绍,这书前一天刚刚到货,还没来得及上架销售。她说,有关“3+综合”的书以前在北京市场上很少见。
    正忙于期末考试的李妍还没能抽出时间到书店“打探行情”,不过她对自己的读者倒挺有信心。她说:“好比我们大一的新生总向老生打听大学的情况一样,让现在刚上高中的师弟师妹们事先心里有个底,总比到了高考前再临阵磨枪好。出版社的编辑鼓励我说,我写的可能不会是一本‘畅销书’,但可能是一本‘常销书’。”
    ■“综合”考试老师也没底
    去年3月,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读高三的李妍得到了保送清华的资格,但保送生要先通过一个综合科目的考试。
    “综合”考什么?应该怎么复习准备?连老师都不太清楚,因为根本没有考试大纲。老师说,得各科知识都准备充分。
    出了考场,李妍觉得自己喜欢上了“综合”考试:“‘综合’比单科测试有意思多了!一道题和好几科都有关系,而且它的题目贴近生活,理论知识能在实际问题中用上。这种考试要是考得好,自己心里特别满足。”
    考试后,学校还开过两次会,听取考生对这种考试的感受和意见。听说李妍参加了“综合”考试,凡是家里有中学生的亲戚、朋友和邻居们都找上门来,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们也都好奇地打听,想知道几年后将决定自己命运的这种考试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应接不暇的李妍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这么多人都关心“综合”考试的内情,自己又有亲历,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给更多的人看呢?
    于是,在别的同学都以为保送生李妍正在“疯玩”的时候,李妍在妈妈的支持下联系好了出版社,开始了写作。
    ■就像灌满的瓶子倒出水
    从6月份开始,李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完了全书,一般每天写3千到5千字。
    “写书挺累的,尤其是写政策那一段,我从网上下载了好些资料,还找考试中心的老师采访,大家都挺支持我的。”
    李妍的手稿有一寸多厚,除了最后附录的试题是爸爸妈妈“友情赞助”代抄的,其余全部都是李妍的笔迹。白纸上一行行工整的小字,有蓝圆珠笔写的,也有黑色墨水写的。
    李妍有些得意地说:“我们同学说了,书写得好不好先不说,单是这写书的毅力就挺佩服我。写书确实挺锻炼我的意志力的。”
    行与行之间留出两三厘米的空白,李妍说是预备后来做修改用,但整部手稿改动并不多。写挑战“综合”那一章李妍说是最轻松的,所有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早都烂熟于心,顺顺当当地就流出了笔尖。
    面对有些人对于李妍快速成书的质疑,李妍妈妈说:“我一开始也惊讶,这孩子的小脑瓜里怎么装着那么多的东西,还像磁盘似的,哪部分知识放在哪一区,全都清清楚楚。但她写得快绝对不是粗制滥造,而是因为对所有的内容太熟悉了,就像灌得满满的瓶子往外倒水一样,根本不费劲。”
    ■不像“教辅”更像“自白”
    读李妍的文字,就像和她面对面聊天一样。她用的是第二人称,而且经常是讲着例题,就情不自禁地插进自己当初的一段经历或是发上一通议论,给出一个善意的提醒或是传授自己一段“心得真经”,和一般辅导书严谨的行文有很大不同。
    其实李妍不喜欢媒体在提到自己这本书时称为“辅导书”:“听出版社那边往外发书的人说,当时他们还真犯愁:按社科书发吧,它有些偏教育;按教辅书发吧,哪个年级哪个科目的都对不上。最后还是算的社科类书籍。”李妍最反对用辅导书,她说:“我印象里的辅导书就是那种习题集,综合考试光练题根本没用。我的书不如说是自己对‘综合考试’的体会总结和自白。”
    ■是应试教育的“怪胎”吗
    李妍说,有的同学跟老师走惯了,可单科老师只对自己的科目摸得透,其它科目可能就是一窍不通,所以综合考试没有一个老师能全面辅导你;还有的同学偏科得厉害,单科再优秀,碰上“综合”题也只好干瞪眼。综合能力只有靠自己多年逐渐训练。“也许我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也许我的想法还太稚嫩,但把我的经验拿出来同大家一起讨论,或许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综合’吧。”
    关于李妍的书,有人说是“应试教育的怪胎”,也有人说是“贴近中学生的独特视角”。年轻的李妍说出书之前没想到会引起社会上这样的讨论:“正好我这年龄段赶上这事儿了,让老研究员来写,没经历过‘综合’考试这新事物,恐怕了解得还不如我多呢。”
    李妍说自己只是想给中学时代做个总结,并把自认为是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后来人。“当然,”李妍笑着说,“更不是为了赚钱。按合同,以后这书是赔是赚,都与我无关,我只拿了稿费。”
    ■背景资料:
    “3+X”和“3+综合”考试,是即将广泛应用于全国高考的新型考试。“3+X”的含义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本科目以外,由考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自由选择另外一门或几门。而“综合”也是一门考试,是“3+X”中的“X”所代表的几个科目的一种,试题包含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化学、物理等等好几科的知识。
    2000年已有广东等5省实施了“3+X”,今年还有13个省市自治区加入这项改革。其中有15个省市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可能最晚也会在2003年大范围推开“3+综合”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