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小学收的全是外地来京人员的子弟。放假前有四五十个孩子没交下学期的学杂费,校长张艾玲知道,又有一批孩子要随父母去别的地方打工了。
    张艾玲1996年来北京帮亲戚办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要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校长说:“多一所这种学校,就少一些失学的孩子。艾玲,要不你也加入进来吧!”
    1998年8月,张艾玲拿出了1.5万元积蓄,又向朋友借了些,桃园学校就在西郊四季青乡的一个院落里开课了。 学生每学期学杂费只有350元,教师工资每月500元。办学第一年,孩子们交的费用只够交房租。去年,孩子家长凑了20万元,张艾玲用这笔钱租下了一片地,盖了五幢排子房。
    “房子的门窗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房子大梁和瓦是从拆迁居民手里买来的,每台电脑花了100元,每套课桌花了5元钱,孩子们的考试卷是附近学校免费提供的。”看着学校的每一件家当,张艾玲似有说不完的故事。 “以前买菜时从没讨过价,现在为了一块旧瓦能和居民争得面红耳赤。”办学后她再没添过一身像样的衣服。办校前自己挣钱自己花,现在每一分钱都要想想怎么花。“三年办学经历的事情,比我30年经过的事都要多。”张艾玲染过的黑亮头发遮住了悄悄生出的银丝。张艾玲总想:“忙完这阵儿,一定好好歇歇。” “办学的事想停也停不下来。不能让孩子没学上,更不能让别人觉得打工子弟学校就是随便教教。其实我们考试用的都是北京的试卷。孩子们很聪明,很懂事,知道用功。”
    现在让张艾玲颇为头疼的是学校的身份问题,她手中仅有一份济南市历城区教委的文件,同意她到北京、上海等地跟踪办学。教育部已于1998年3月2日颁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办法中已明确公民个人可以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学校。
    办学伊始张艾玲曾向本市教育职能部门请示,但北京没有出台相应政策,批与不批没有依据。如今身份不明的桃园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参加本市的教学活动都遇到了重重困难。
    23名教师已经回家了,校园里一片宁静。只有蓝底白字的桃园学校的校旗在旷野上高高飘扬。张艾玲已整整4年没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了。她准备这两天就走,正月初一前赶回来,她说:“开学前学校事多,没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