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韩寒的退学是迫于不良学习成绩,张天天的“退学”来自世俗的压力,王小平的退学则显得与众不同:她的理论支持来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言:培养一个杰出的科学人才的最好办法就是停止当学生,直接成为研究者。无论他们三人当初是以怎样的心情离开学校的,他们的行为都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反击。王小平这样陈述自己离开学校的理由:一是出于对应试教育、应试学习之弊端的深恶痛绝,一是希望对学习方式、创新方式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被媒体曝出“考试不及格”之隐私的“天才文学少女张天天”被迫离开学校,提出的仍然是一个紧迫的教育问题: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如何使具特殊才能的学生更好地发展?有人将韩寒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相比,认为我们今天的学校所灌输的读好书、考好试是为读名牌大学,将来挣大钱、出国,与霍尔顿反抗的“读书为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的凯迪拉克”那种教育几乎如出一辙。
    王小平的《本领恐慌》以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作为例子说明文凭和文化水平不相等,用李嘉诚、吴士宏的成才破译为什么很多没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却拥有高强本领这一命题,整本书中充满了“大成学”、“软本领”、“硬本领”、“道胜”、“谋胜”等新名词,在出版社为《本领恐慌》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我们注意到,专家们对书中提出的理论并不特别感兴趣,认为其中虽然有些天才的见解,但大多是把一些古今中外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道理组合起来,重新起了个名字而已。专家们津津有味地探讨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被挤压的中国孩子”、“存在成就焦虑的现代人”之类的命题,由一个年轻女孩尚不成熟的成功学著述,不可避免地又引出了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话题。
    对学生来说,退学当然不是最好的路,所以问“退学好玩吗”这样的问题不如问问我们的教育何时能走出只强调对人的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之误区,回答好了“教育为什么”的问题,恐怕退学的孩子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