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爱我,就逼我吧——谈中国的基础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2-04

     11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文章让我想了很久,文章内容是关于一位华裔留德学生在德国学校考场上的遭遇。他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时,成绩优异,而在考场上面对德国教授时,却表现得捉襟见肘。另一位中国学生更是以“您让我做题吧,我只会解题”,来应对教授的考查。

     最初,我看到这儿有点气愤,心想这些同胞怎么这么不给中国人长脸呢?可后来一琢磨,如果是自己“受考”,恐怕还不如那二位仁兄呢!

     从小我就受到良好的“熏陶”,直到现在我仍坚定地认为,区区考试,谁将它放在眼里过?看如今能混入大学的人,有谁不是“单挑”高考的好手,什么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期末的大小考试,无一不被咱弟兄“摆平”,那德国人的几十分钟面试又何足道哉?

     但事实恰恰是,这些中国考场上高手中的高手刚与德国人较量,就败下阵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要按我们的逻辑,能扛得住高考的人在任何考场上都是“赵云级”的人物: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又不是德国人故意刁难咱们,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先来看看大学里我们这帮人吧。应该说大学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产品”,那我们的现状又是什么呢?“上课无聊,睡觉无聊,‘拍拖’更无聊,一切都是无聊,除了无聊还是无聊,上网是无聊的表现,上自习是无聊的最高境界。”(摘自《中国大学生》)这些言论并不荒谬,因为这在大学生中间广为流传,一点不用宣传!

     然而别忘了,我们这些大学生也是最有理想最有抱负的人,人格的可塑性极强,蕴藏着惊人的潜力,为什么会有如此“无聊”的表现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一个任务或论文,是老师强制布置的,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迅速完成,但是老师的要求若是写不写都行,能完成的人恐怕就没几个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在“打压的模式”下运作,不管多么艰巨的任务,只要满足一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完成,有时还很出色。这个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我们很敬畏的人在给我们施加压力!

     这使我们变得做什么事都缺乏兴趣,谁要说自己对学习有着纯真的婴儿般的兴趣,他无疑是异类。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感叹:“逼我吧,榨走我身上你想得到的一切,这样大家都会快乐!”

     这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的尴尬,是大学生的悲剧!这缘于我们“填鸭式”的基础教育,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兴趣,一味地灌输,一直灌到大学,到大学还是照样灌。这使学生一切都为了考试,很少考虑自己对学什么感兴趣。所以一旦变换了考试形式(比如面式),我们就蒙了!现今有不少人说我们大学生创造力不行,这不能全怪我们,因为你们没有真正“逼过”我们去创造什么,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创造!反思一下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机制或许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当然,我们的大学生并不完全是“无聊子弟”,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在内心呐喊:“爱我,就请玩儿命逼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