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小学的教师要想到2014年的世界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19

  北京有一名工程师,他的专业只局限于生产某种钢铁机器。有人问他:“如果你的那种机器废弃了,你的工作技能也就消失了,那你将会做什么呢?”

  他说:“我不知道———我会找另一个用这种机器的公司。”

  10月18日,在京举行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际论坛”上,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郝又明老师以此比喻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创造能力、独立性和灵活性培养方面的不足。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振兴的奠基工程,也是为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的最重要的教育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也正酝酿重大的突破。对我国来说,一方面基础教育资源有限而需求庞大,一方面应试教育盛行,学生知识学习重于能力的掌握、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此,在今天的论坛中,面向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成为与会中外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郝又明说:“中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用的、全面的社会成员,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要培养符合要求的学生,设计教学蓝图的人必须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我们中间有教小学的,他们必须想到2014年的世界。”

  学习知识、学习怎么做、学会共处和成为什么人是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而最后一个支柱是重中之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科林·派瓦博士在演讲中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类人才必须面对复杂多变和更富有挑战性的世界。个人要应对变化,要不断获得新技术,就要有一个稳定的教育体制。因此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学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会知识的应用和终身享用的技巧。”

  基础教育中课程改革、评价体制的改革以及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权力下放,是很多国家正在进行的努力。这种改革的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德国北威州教育、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梅尔—海斯曼博士说:“教育是重要的投资,2005年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只有11%的就业机会。工作岗位要求我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德国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人才和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说:“基础教育在为21世纪的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如何改革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未来打下继续学习的基础?王湛认为,基础教育改革要面向未来,要成为学会学习和获得重要价值观的过程。此外,还要改变学科垄断现状;体现均衡,改变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加强学生兴趣;改变机械学习,培养交流合作;改变评价体系,避免管理过于集中,增加课程对学校、地方和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