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佳木斯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受欢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31

  一向注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佳木斯市,80年代就有骄人的业绩,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在佳木斯市召开“农村教育 综合改革”现场会,对当时佳木斯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给予充分 肯定。10年后的今天,佳木斯的农村教育改革怎样了?笔者近日到该 市做了调查。   

一校挂三牌 一长管三校

  打破传统的单一办学模式,创办农村综合中学,把普通教育、成 人教育、职业教育“三教”统筹,是佳木斯市农村教育的主要模式。 全市各农村中学为适应本地农村发展特色经济需求和培养学生生产技 能的需要,不拘一格办教育。近几年全市每年都有2000多名受过中等 职业技术培训和10000多名受过初等职业教育的青年学生回乡参加农村 经济建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农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

  为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人才,他们一是在乡镇中学原有文化课教 学基础上,加入职业教育内容,将专业教材与乡土教材、专业教师与 兼职教师结合并用,增设劳动技能课,使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掌 握一技之长。二是以乡镇中学为依托,“三教”一起办,将长班与短 班、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结合并用,实行“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目 前,佳木斯市已建立县、乡、村各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513所,每年 有27万人次农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已累计培养各类实用人才3万 余人。各校一校挂三牌、一长管三校、一师任三教,最大限度地发挥 师资优势,既突出层次性,又互有渗透,协调运作,全面发展。三是 因地制宜推行“3+X”、“2+X”教育法,将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 专业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对不能升入上一个层次的学生实行技 能强化教育,确保其学到一门就业本领。佳木斯市郊区红旗中学从 1986年即开办“3+X”班,在X段设庭院经济、食用菌栽培、农机驾驶 等专业,供学生选修,已累计培养实用人才526名,受到学生、家长和 社会三方的一致好评。   

“三田一园”传播农业前沿科技

  以培养高技能学生、向农民传播科技为目的,以建设农村中学的 “三田一园”(实验田、种子田、示范田、科技园)为载体,把先进、 优良、新特的品种、农艺引进来,领着学生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 民干,在传播科技知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 “三田一园”已成为“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引进先进农业技 术的试验田;农民认识和接触世界的窗口”。

  土龙中学有科技示范田24垧,在校外又选定9个专业户作为固定实 习基地,在“三田一园”里教师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则如鱼得水。 “初二分流”班学生在“三田一园”中,实践了果树嫁接,研究了气 象对作物的影响,平时不擅长文化课学习的学生竟成了“植物迷”。 几年来,土龙中学培养取得专业技术合格证的毕业生1200名,回乡后 这些学生成为乡里、村里的种田示范户、养殖专业户、工匠,年收入 过万元的有500人,年收益5000元以上的600人。

  目前,在佳木斯市许多地方,农民已把“三田一园”作为引种的 基地、学种的榜样。农村中小学则更是把“三田一园”做为展示先进 农科成果和自我能力的舞台。佳木斯市郊区红旗中学以学校为中心, 建成校—村—户的技术辐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把每年引进的30多种 高科技品种,经过试验,择优推荐给农民。桦南县幸福中学去年面对 众多的玉米品种,农民不知如何选择,主动承担了实验,承担了风险, 把实验成功的玉米龙单13推荐给农民。幸福中学今年又辟建7个实验区, 开展20多个实验项目。

  佳木斯市农村中学的“三田一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田里果 实丰富多彩,既有高产优质作物的种子,也有新奇得叫不上名的果菜, 吸引了大批农民在这里参观、咨询、购种。“三田一园”不仅使农民 看到了科技前沿的农产品,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进取意识。   

在“三农”需求基础上培养人才

  佳木斯市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无论是3+X、2+X的推出, 还是遍布各地、见缝插针的各类短训班,都是建立在农业、农村和农 民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因地、因时的合理调整,使教育和教育对象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接。这些举措,正是因为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水平,顺应了民意,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 由主要为升学服务转到主要为当地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服务的轨道 上来,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过去,佳木斯市农村教育工作一直围 绕着升学这条主线进行,而实际情况是约有90%的初中毕业生难以升 入高中或大学,即使升入了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真正回到家乡工作的 也为数不多。实践证明,只有将人才培养的重点由学成即走的“飞鸽” 型转变为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型上,才能使农村教育真正走上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根据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 求,科学合理地调整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保持农村教 育长盛不衰的重要举措。佳木斯市通过农业出题目、科技列项目、试 验田出成果的模式,把新的教育理念连同农村实用技术渗透到教改的 全过程,使之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所培养出的不仅是好学生,更是 深受农民欢迎的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