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初中采访,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强烈地感到,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据河南汝阳县教委主任王中辉介绍,汝阳教师严重不足,现在全县有代课教师700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没有一位公办教师,基本是初中毕业生教小学,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小学教育的质量可想而知。新安县一个乡公办教师140人,代课教师117人,代课教师几乎占了一半。眼下,新安县代课教师1800人,基本是乡聘、村聘的,用教委主任的话说是严重缺编,难以维持。新安县目前缺教师2000人,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教师居多,二是学历不合格,拔高使用现象严重,这批教师大约占30%至50%。李村两所初中去年新增6个班,按编制应补充教师14名,而去年只分来一个大专生,16个中专生,全部分到初中还不够用。曹村乡20多所小学共有公办教师80人,每校还不足4人。
    记者在山东宁阳、东平县,河南新安、许昌、中牟、新蔡、汝阳县采访,与当地教委主任座谈,据他们分析,农村缺教师,表面看是退休教师增多、初中高峰所致,深层次的原因是师资得不到正常补充。财政体制改革后,经费包干,每增加一位公办教师就增加一份支出,许多乡不愿意接受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宁肯聘请代课教师,致使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南方去打工,有的毕业生半年都不能到岗任教。二是一些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不愿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待遇偏低的农村中小学任教,严重存在毕业生分配不到位问题,形成了城镇、平川教师局部过剩,山区教师大量短缺的不平衡状态。比如,去年,一个县67名师范院校毕业生未分到教师岗位,东平县每年都有十几名师专毕业生流向大城市。有一个乡镇1993年至1996年共分配师范院校毕业生69名,仅在当年分配时就流失了38人,至今有的县1997年的师范毕业生还未分配。有些地方在无奈之下,大量以代课教师充实教学岗位,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城乡差别等原因,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四是乡镇在学校干部配备、师资调整方面宏观调控差,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代课教师的口子堵不住。临时代课教师难以管理,更不可能择优上岗,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水平较低,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掣肘环节。一旦辞退学历不合格的代课教师,又没有继任教师,将会导致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滑坡。
    教委主任一致认为,农村教师除数量不足外,学科结构也不合理,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知识学科教师与职业技术学科教师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困难。二是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中诸学科的教师余缺不均,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师充足,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严重不足,造成农村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十分困难。体音美课程基本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乡27所小学只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有的县245所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0人,专职音乐教师只有5人,美术教师不足10人。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这个问题不解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很难落实。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2010前,我国初中阶段的学龄人口高峰将在1999年至2003年期间出现,其中最高峰值在2002年后,这将对教师配置提出艰巨的任务。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学班额应在45至50人,而实际上最高的班额已超过90人。另外,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和家庭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师缺编的矛盾更加突出。地方教委主任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还在于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师范毕业生分配到位,保证师资的正常补充。此外,依照《教育法》,认真实行教师聘任制,逐步解聘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增强培养能力,根据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运用政策经济调控手段,引导教师合理流动,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实行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