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从小学拔高使用的多,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这是记者在农村初中调查,所到之处听到反映最多、呼声最强烈的。据一位教委主任透露,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占总数的42.9%,还有4.4%的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据河南新安县教委主任介绍,目前,在农村初中,具有专科学历的占整个初中教师人数的50%,代课教师比例偏高,公办教师人数太少。民转公教师大约占教师总数的40%,一所乡初中21名教师中有8名是公办教师,其余全部是民转公教师,8名公办教师中40至50岁的两名,其余6名全部是50岁以上的。有的乡代课教师已占整个教师人数的44%,其中三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
    眼下,在农村学校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批教师大约占30%至50%。据山东宁阳县反映,近两年高中扩招,招生数量增幅40%,缺教师170位,只好从初中挑选优秀骨干教师补充到高中,几乎每个乡镇初中的优秀教师都被挖走,平均每所学校每年被抽调两三名教师。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初中教师紧缺,初中只好从小学选拔,层层拔高使用的结果,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一大批学历不合格的小学教师补充到了初中教学岗位,一大批初中未毕业的代课教师走上小学的讲台,有一个县,初中毕业以下的代课教师达700多人,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代课教师居高不下,在农村地区十分普遍,河南新安县曹村乡公办教师140人,代课教师117人,140名公办教师中又有1/3是民转公教师。据调查,乡镇所在地初中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5.1%,乡镇所在地小学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占43.1%,而偏远地区小学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已经占到54.5%。代课教师的来源基本是落榜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选拔没有严格标准。由于代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上课照本宣科,甚至教师本人也有许多知识弄不懂,再加上临时代课教师转正无望,收入微薄,工作责任心差,难以管理。不仅如此,近几年,正值初中高峰,随着初中办学规模的扩大,产生了一批不合格的校长,有的小学校长根本没有教过初中的课,却担任初中校长。
    尽管1999年“民师”全部转公,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农村学校仍是实际意义的民师(指代课教师)挑大梁,按照规定,初中教师合格学历应达到80%,实际上,许多地方连50%都达不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通过师资补充和在职培训,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显然,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农村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巩固“两基”成果的当务之急。眼下,除了加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外,应当认真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进口关,强化政府行为,保证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位,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正常补充。而且,在尽快补充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坚决防止引入新的不合格教师。此外,吸引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才到农村任教,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