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一个现象耐人寻味:一方面,伴随产业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本市急需一大批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不少以培养此类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感叹:“专科生、高职生找工作真难!”同样是专科院校,上海电机高专的高职生为何如此“吃香”?
    原因之一:办高职始终瞄准市场“缺口”。专业设置不赶时髦,不搞“本科压缩版”,该校由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等组成“高参”,为老专业更新、新专业设置出谋划策。就说计算机专业,全市高校已“遍地开花”,专科层次如何办出特色?原本电机高专的计算机专业以维护、管理内容为主,学生就业优势不明显。专家们调研后发现,计算机技术领域几处“空缺”急需填补,如编制代码、网络组建和调试等,于是学校“调转船头”,当年便开设了相关计算机软件、网络专业。这批学生尚未毕业,已有单位争相“预订”。此外,专业设置要跟着“未来的市场”转。当了解到机电行业将大量应用数控设备这一“行情”时,电机高专开设了机床数控技术专业。当该专业学生走上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惊讶地发现:本科生“见也没见过”的先进设备,这批高职生操作起来却得心应手。
    原因之二:人才培养“适销对路”。企业需要怎样的高职人才?有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在电机高专的一堂情景模拟课上,数控实验室的一台电动机“罢工”了。导致故障有哪些因素?信号传输、驱动装置、电机失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列出“可能性”,设计实验判断故障,排除故障,调整设备到最佳状态。学校通过这样的特色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学校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4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同时依托企业建立起22个实习基地,聘请了50多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用人单位对该校高职生的评价:“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每年都要到该校招10多名毕业生,目前从技术骨干到部门负责人,大都由电机高专的毕业生“撑市面”;有两名毕业生在短短几年间由普通技术人员跃升为企业副总工程师。
    原因之三:构建起“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作经历;不仅会传授书本知识,还应是工程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下厂“学艺”一年以上,否则不能晋升职称。小魏老师被学校安排到一家模具厂锻炼,跟师傅一起真刀真枪设计模具产品。回校后,他把实践中碰到的新技术问题编成讲义,向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们反映,魏老师的课既生动又实用。目前,该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58%。高级技术人才短缺已是“全球现象”,高职教师需具备“国际视野”。电机高专每年投入50多万元,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外培训。其中10多位教师学成“满载而归”,引进了先进教学、实验方法,在学校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职院校的合作班中“挑大梁”。
    社会对实践型高级技术人才“求贤若渴”。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能合理定位,对接市场,积极创新,高职教育必然大有可为,高职生就业也一定天地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