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民办校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28

    北京民办中小学为基础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60多所民办校中,多数都遇到了办学的困难。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生源都是其生命线。目前,中考即将来临,北京重点校纷纷厉兵秣马,以备扩招,但是,少数民办校面临的则是尴尬的生源问题。

    “难!”说起生源这一敏感问题,一位民办校长大倒苦水,“今年我们削减了计划,只招3个班100人,可目前报名的才10多人。”

    其实,民办校的招生难并非从今天开始。近两年,由于生源不足,全国已出现了民办中小学倒闭或面临倒闭的状况,如广东11所、山西56所。去年,北京个别民办校仅招收到了一个班或十几名学生,有的学校甚至只能再坚持一个学期,最后不得不易主。缺少固定校舍、固定师资及优秀师资及办学经费成了一些民办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还有一些民办校官司缠身,北京就有56起。记者在新浪网搜索“民办校”发现,媒体对这种教育模式关注显然不够,而且大都是贬损,新闻导向是民办校缺少发展空间的原因之一。

    北京首批民办中小学成立于1992年。截至目前,不含36所民办公助校,民办中小学数量在60所左右,但办学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社会反响较好的并不多见。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些学校在民办教育的大浪淘沙中壮大起来。

    专家分析,第一批民办校今天能发展起来,找准定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位于昌平的汇佳学校定位于“高品位、国际化”,让孩子享受高品位的教育。两年前,汇佳推出了国际文凭班,3年学费20万元,满足了部分富裕者的需求。现在,汇佳能满足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并拥有留学中介和海外学生中心。位于海淀区恩济庄的21世纪实验学校由海淀教委出土地,北京锡华企业出资联办,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校训,向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学校利用15名通过国际教师资格认定的美籍教师的优势,已对部分副科实行全英语授课。教育专家、中国教育报原副总编刘永曾目前就任该校校长。

    同样是民办校,汇才学校则打出“工薪阶层牌”,不收赞助费,收费水平适合工薪阶层,而办学质量毫不含糊。汇才还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合作,建立了出国“一对一”渠道,其收费多数工薪族也能承受。

    有关专家分析,民办校形成今天的境遇有以下原因,首先,独生子女政策已在教育领域日益显效。近年来,我国小学总数已从68万减为60万,在北京去年小学就减少了700所,相当于总量的四分之一,初中校则减少了6.13‰。其次,高中校扩招对民办校生源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三民办校自身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布局,在京津沪,民办中小学以十几倍的速度发展。此外,一些民办校自身问题没有解决好,如定位问题;内部管理问题,董事长和校长矛盾多,董事会内部矛盾多;个别校急功近利等。

    投资两亿元杀出的“黑马”,令民办阵营为之一振。不知道这些“黑马”能否为民办中小学教育召唤来希望的曙光。

    近几天,对于北京民办教育来说,最主要的谈资应当是新成立的北京市育荣实验学校了。和前些年部分匆匆上马的民办校相比,育荣学校建校便体现出了一定气魄:财力大,总投资高达两亿元,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投资者为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及北京西城教育局所属育荣公司承办,具有官方色彩;运作方式新,由育荣公司承办,使官方色彩变为民间味道;办学力量强,基础教育专家、即将卸任的西城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任校长,国家总督学、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任名誉校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一副会长郝克明及西城人大副主任、西城副区长、西城教育局长、昌平副区长等在任官员任专家顾问,四中、八中、实验中学等校也将为育荣学校提供智力支持。

    此前一个月,总投资同样为两亿元、建校已8年的外经贸部子弟学校正式被北师大接管。现在,北师大正抽调教育、心理学科专家对新学校进行指导,组织北师大优秀毕业生、北师大附中、附小优秀教师及外籍教师前去任教。虽然这所学校的民办性质还在论证之中,但很显然,北师大不可能全资给予拨款,只能依靠社会力量办学。两个月前,新建的京西明珠学校投资也过亿元。近两年来,高投入创办民办新学校的工作从未停止过。

    “西城区的基础教育优势闻名全国,但是,西城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发展教育受到制约,必须向外拓展。”育荣学校校长尹宗禹满怀信心,“我们要将育荣学校作为西城教育对外辐射的窗口,将学校建成一所国内外语言交流的基地。今后还要建育荣国际教育园区,打造西城教育集团的新品牌,把名校、名师、名校长集中起来,和国际教育接轨。”

    然而,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近10年了,首批民办校创业当初同样无一不是豪情满怀,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校至今仍在波谷之中。人们期待踌躇满志的尹宗禹带领育荣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育荣学校计划9月1日开学时招收小学一年级4个班,初一6个班,总计300人,学前班30至50人,不知道育荣能否“开业大吉”。

    民办校是否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90年代初,对北京教育来说是欢欣鼓舞的日子,一批有为的教育专家和投资者勇敢地挑起了民办校的重担。有人将那一时期称为民办校发展的春天。现在,经历过或目睹过民办校发展的人又在向民办教育投入新的热情。

    “无论民办校的发展有多艰难,现在都是民办校的第二个春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前途。”汇佳学校校长、北京市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家骏说,和第一次创业不同,全国教育工作会已确立了“政府办学为主,公立校和民办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校实质上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多年的摸索给办学者积累了一定经验,北京去年年底已暂停审批和受理民办校的办学申请,民办校的大浪淘沙也使优秀学校脱颖而出。

    实质上,作为新生事物,民办校的发展将有极强的生命力。专家分析,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教育将空前发展,公立教育不可能独自撑起一片天,民办教育的空间将很大;其次,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不会一步到位。当前,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6‰至7‰,科学的计算则要求至少达到4‰,然而“九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一直徘徊在GDP的2‰左右,况且义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必须是财政投入的大头,经费不足将是国家发展教育的大瓶颈。只有继续发动社会办教育,否则别无选择。

    目前,民办校的社会环境日渐好转。不久前,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家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明达、王浒等代表、委员在北京汇才中学考察时透露,为民办教育立法已列入本届人大立法规划,有关部门正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助于民办校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民办校正在走向成熟。记者注意到,投入竞争新成立的民办校,几乎都已把“强大的投资方、优秀的教师资源及良好的管理”作为创造品牌的筹码,“教学质量”这条学校的生命线更加受到关注。“说到底,不管民办校还是公立校,都要满足受教育者的要求,民办校和公办校的定性反而是次要的。”育荣学校校长尹宗禹的话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