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三蒋现象”引发德育创新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07

  责任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广西柳铁一中积极探索“责任教育”。他们提出“四点四会”: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

  1997年夏天,三位姓蒋的学生引起了柳铁一中师生的关注。

  一位叫蒋志英,这位非常沉静秀气的高中女学生,平时节衣缩食,高中3年来多次以父亲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总计3400元,并在巴马乡建立了书库。

  另外一位叫蒋东智,这位坐轮椅上学的高二学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迟到早退,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柳州市十大精神文明市民候选人。

  还有一位叫蒋湘尹,年仅16岁就给柳州市教育部门写信,直陈对当前基础教育的忧虑,并提出6点改革建议,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关注。

  “三蒋现象”引发了铁一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思: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也要变。“三蒋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新时期青年健康成长的缩影,它反映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内需和他们本来就蕴藏着的巨大的德育资源和潜能。

  “三蒋现象”的启示可以归结为一点:责任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正如柳铁一中校长胡冬梅所说的:“责任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奠定基础。”

  ——一场“成才路上责任心与能力什么更重要”的辩论会,不仅换了方式,而且换了主角。直播现场辩手们唇枪舌剑中迸射出的思想火花,通过校园电视台传至各班教室,全校的师生都品尝到这原汁原味的“精神大餐”,了解了责任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为了收看,连最紧张的高三年级都取消了原有的“培优计划”。有的班主任说,一百次班会也没见这样的效果。

  ——当全国上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连续剧时,学校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专题教育活动。“今天的青年人还需要保尔的精神吗?”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学校邀请老中青三代教师与学生们坐在一起,畅谈观看电视剧后的感想,探讨人生的追求,共话祖国的未来。对话,成为学生最欢迎的教育形式之一。

  ——以11位全面发展的高三毕业生健康成长轨迹为内容的“求知展览”,不少学生看了一次又一次。有谁能想到这是11位学生自己筹办的?在这里,责任以一种更为具体、更为贴近的形式摆在了学生们的面前。更为有趣的是被展出事迹的高三学生陈宇扬,是蒋东智的同班同学,在一次《走近蒋东智》的对话会上,他向与会的研究人员发问:“为什么不走近我陈宇扬?”这位工作人员平和地说:“今天我们走近蒋东智,希望明天我们能走近陈宇扬”。当陈宇扬以全国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成绩被保送复旦大学时,他又跑来问,我能参加展览吗?校长愉快地说,当然可以。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始终是柳铁一中责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准则。

  现代的青年学生思维敏捷,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说教,而是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从听众席上走出来,走上舞台,让他们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为了让“责任教育”精神深入每个同学的内心,各班纷纷举行了主题班会。让我们来看看:初991班的《青春的歌,青春的梦》、初984班的《独立思考是成功的阶梯》、高983班的《为了明天》、高984班的《世纪之交长江之旅》……每一台班会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而各个不同主题的班会,都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初995班的学生练勇将永远记得那次班会中同学们为他流利的朗诵而发出的欢呼,使得他有勇气战胜自己一回答问题就会紧张结巴的弱点。

  据了解,铁一中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办校刊、学生干部竞选、赴日访问竞选、德育工作艺术节、运动会、外语沙龙、知识抢答赛、陶艺制作、环保协会……柳铁一中社会实践的课堂,甚至搬到了北京的大学校园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唱主角,思想教育不再是一个面孔、一个脸谱或一个腔调、一种形式,同学们在创新中思考,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体。

  通过“责任教育”活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显著增强。过去学雷锋做好事要班主任指派,今天却是争相参与;生病的学生要吐,但无论如何都不肯吐在路上,一路强忍着直至找到一个下水道口;大年初八拖着老师去游玩的学生,湖上泛舟的话题居然是班级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兴高采烈去烧烤的学生居然到处找扫帚,直到把公园地上所有的垃圾收拾干净才走,让一旁的路人赞叹不已。现今柳铁一中每学期评出20名十佳少年,100多位“百花奖”获奖者。评选过程着实让老师为难,也让投票的学生为难,表现出色的学生比比皆是——由“三蒋现象”到一百多名百花奖获得者,“三枝红杏”引出了“百花齐放”。

  以责任教育为己任,柳铁一中正为国家培养许许多多品学兼优的“三蒋”式人才。在德育创新的大潮中,柳铁一中人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