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本市从1997年起在高中阶段试验研究性课程,上海中学的“研究性专题活动”、大同中学的“知识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课程、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开放式主题活动、进才中学的“学生科学院”等都各具特色。这些有创意的研究型课程,成为学校基础教学的很好补充。本市目前在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探究型课程”,中小学生格外钟爱,因为自己能真正“当家”作回主!时间,课内课外随意,空间,校内校外打通,任由自己海阔天空,找选题、破难题:“生姜喜欢哪种颜色的光?”“一节干电池有多少度电?”……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都可研究一番。学校和老师则为学生提供指导。
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性课程提供先进手段。格致中学在每个教室、每层楼面都安置了能上网的计算机,学生时时处处可获取所需信息。该校高二学生薛涛自幼对军事知识感兴趣,于是和几个同学一起选择了“我国未来海军建设”的课题,他们利用课余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几个月努力,一篇洋洋万言的“军事论文”完稿了。许多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校园“研究性课程学习支持网”,方便学生查阅。利用信息技术,长达数小时的“日全食”、“月全食”,被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完美地展现在显示屏上;目不可测的化学变化,被学生清晰地放大在众人眼前……学生们通过进行研究性课程,开始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WTO与房产业》、《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生命的精灵:无偿献血与我们》……看着这些重大命题,很难相信竟是中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们众口一词:“通过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我们收获的远远超过课程本身。”在浦东新区进才中学日前举行的“三院论坛”上,一位女生正在介绍她的“汽车天桥”创意:“马路上,常有市政施工堆积物,或因水泥未干等情况而影响交通。我设计的‘汽车天桥’能让车辆在施工时也能通过。”育才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则拿起照相机,对准了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石库门起源于何时?发展轨迹怎样?会不会永远存在下去?他们走街串巷,请教居委会工作人员,拜访里弄老居民……课题做下来,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想不到老虎窗里藏着这么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