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专招生有猫腻 其实是变相搞传销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25

  我住所附近有一所中专,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现已更名为技术学院。前两天,去年来这里念书的老乡找到我,谈到了这样一件事:

  班主任在班上公然向他们传达了一则消息,为了使学校能招到更多学生,为了使母校更上一层楼,希望他们回家后能多帮学校宣传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报考该校。为此校方还实行一项奖励办法:如能招来一个学生报考本校,他来年的学费就可免去;如能招到两个,就可免交两年的学费;如招到三个,那么他在校期间的学费就可全免(已交的可以退回);如果超过三个,又可按一定比例提成。班主任一再强调,这别无他意,是为了母校的明天会更好,“相信大家都是爱母校的,到外面不要乱说,应多替母校说好话”。老师讲这话时语重心长,很像是在推心置腹。

  说到这儿,老乡话锋一转,说他对这个举措很欢迎,因为他不但可能免费读几年书,说不定还可大发一笔横财哩。所以准备马上就回去宣传,反正校方的意思很明显,不上课没事。又问我有没兴趣,也回家去帮着宣传宣传,多招到几个,到时也可提成,利润可观呢。

  听罢我就觉得不对劲。这年头中专学校的艰难已是不言而喻的了,也正是为此,才纷纷将校名往好听处改。但事实上,改来改去,终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难免跌入尴尬境地:水平滑坡,人才外流,资金短缺,生源渐枯,素质下降,直至交钱就可读书(见《中国青年》2001年第10期),哪里还能指望教出好学生来呢!

  仔细想想,学校出台这样的招生办法,与传销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利益而骗人。传销由于害人不浅,早被宣布为非法,可现在却被移接到了招生上,而且在学校的招牌下还显得冠冕堂皇,似乎合理合法———传统观念认为,学校只会传道授业解惑,决不骗人。可事实如何呢?在校生非常清楚,很多学生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来了,而交了钱后,一旦发现上当要退学时,却怎么也别想退钱,心中也窝火极了。试想,这样出去的学生,能保证他不以同样的方式报复社会吗?

  所以,学校如果为了生存就这样顾头不顾尾地招生的话,那将来垮掉的恐怕不仅仅是中专学校本身了,而是一代甚至几代学生的人格乃至整个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