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03

  我们已迎来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象征,它已成为一种推动革新的力量。然而网络带来的冲击也是我们未曾遭遇过的,网络上各种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正不经选择地充斥着人们的视听,从而也改变着人们原有的各种观念。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如何在新的传媒环境下,加强、改进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

  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主要有六方面:第一,信息吞吐量大。美国新泽西州NEL研究所的劳伦斯和吉尔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仅因特网上的网页就超过3.2亿个,是传统社会可以提供个人信息量的数万倍到数十万倍。第二,信息传输速度快,可以摆脱地域和固体媒质自身的局限性,迅速将信息传输给使用者。第三,具有交互性。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各种输入装置即可以与多媒体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第四,具有虚拟性。信息网络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虚拟社会。网络中的人可以忘记自己的身份,摆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的制约,而成为躲在符号背后的“假面人”。第五,具有全球共享性。信息网络是基于信息共享建立起来的,它开创了信息全球化传递和良莠共存的全息景观。第六,具有感染性。声像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和软件给人感觉非常直观、形象,可以导致人们沉湎迷恋其中。

网络化浪潮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网络化浪潮的出现为人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它最大程度地弥补了传统教育在时间、距离、选择范围等方面的缺陷。然而信息网络又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化浪潮对思想道德教育党性原则的挑战

  可以说,信息网络是发达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文化上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精神污染的重要渠道。其主要表现是利用信息网络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推销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传输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削弱他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美国《新闻周刊》载文说:“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并不大肆声张,也不使用枪炮,便在发展中国家里扩展了势力,这种势力要比武力所能达到的大得多和阴险得多。”

  (二)网络化浪潮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

  网络教育模式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而高校德育教育还处在传统“灌输”的被动教学状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少之又少。

  (三)网络化浪潮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讲求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规范的监督约束,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传统教育靠的是以他律形成自律。而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自律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信息网络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亦容易使受教育者囚于虚拟的网上社会,而忽视和逃避真实的物质社会,形成孤僻自负、缺乏社会责任感、破坏性强、喜欢猎奇和寻求刺激等人格问题。此外,网络对青少年的勤奋吃苦精神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年从网络上转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老师,甚至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也能上网络去购买。

  (四)网络化浪潮对传统育人环境的挑战

  过去,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板报、报纸、电视、广播,政府和学校对这些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过滤,将不正确的观点、不恰当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充当信息源的角色。而目前国际互联网处在没有确定负责人、无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网上垃圾非常之多,尤其是网上黄毒的泛滥,更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难题。不仅如此,具有一定政治性内容的网站也是多不胜数。他们制造的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如在德国出现的煽动种族主义的“电子纳粹”,造成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了黄色信息。

  (五)网络化浪潮为科技犯罪制造了各种条件

  信息网络上时常会非法潜入一些“黑客”进行破坏,包括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利用网络散布谣言、非法转移资金,自行篡改商业秘密、网上赌博、教唆犯罪等。

互联网时代开拓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对策

  (一)抓紧抓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高校党政领导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领会江泽民同志“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指示,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一方面要在信息网络上建立全国思想教育网络系统,在全国网络系统形成“大政工”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构建学生理论学习网络、网上书记校长接待室和网上资料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建立思想教育网络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完整性原则,即该网络不能影响学生全面、客观了解社会信息,不能变成单色滤镜。第二,积极性原则,即正面引导的信息应能阻挡、抵消消极消息,思想教育网站要确保由完整信息引出一元结论;第三,主动性原则,即制作软件或主动发布信息,对各种不良信息主动应战。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上网自律教育。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三)加强互联网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从建立国家级“信息海关”,到加强对国内有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对所有进入网络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高校学生接触。

  (四)加强上网行为校纪校规的制定、宣传及实施。各校可以制定《上网学生行为规范》及《大学生上网违章行为处罚条例》,同时加强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一旦发现网络违纪行为,则严加处罚。

  (五)建立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各高校要为德育工作者提供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所需的人员编制、必要经费及设备给予切实保障,从而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又能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包括专职人员队伍、党团员和师生骨干队伍,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应主动加强有关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