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挺进深圳,并非北京高校第一家。去年年底,清华大学的深圳研究生院率先矗立在了深圳西丽湖畔。
     北师大也在大连、汕头、天津、高碑店等地创办了十多所分校。
     近年来,北京不仅许多高校在外地开展远程教育、建立校区,中小学也不甘示弱。迄今为止,北大附中已在湖南、深圳等地创办了5所分校,在校生达5000人,当地学生进入分校上学也要层层选拔。清华附中等也在尝试在外地办学。
     “京”字牌不搞“第二品牌”
     北大副校长陈章良表示,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生将与北大本部的学生要求相同、待遇同等,“不搞第二品牌”。北大本部将从师资力量、生源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深圳研究生院的建设,使在深圳研究生院上学和在北大本部上学毫无二致。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和清华其他院系一样,是同一个品牌。
     北京中学向外地扩张也大都由当地政府或企业提供办学设施,北京派出校长及骨干教师,以保证教育水平与本校相当。
     教育扩张带来经济回报
     北京学校建外地校区,对当地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对自身来说则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办学实力,也得到了经济回报。
     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曾坦言:“国家只划拨我们办学经费的20%,其余80%要自筹。外地办学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不足。”
     北京教科院高教所所长吴岩博士认为,北京的名牌学校向外发展,使其商誉资产如品牌效益、管理经验、教育资源的配置获得了充分发展。
     扩张切忌急功近利
     但是,北京教育在向外地扩展过程中,个别学校已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心态,有的中学甚至计划几年内在外地建成50所分校。吴岩指出,基础教育的地域性很强,向外地拓展时更需谨慎,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张,最终将毁了自己的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