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是该校高二(3)班的学生,在去年12月19日的历史考试中,他因为复习得不好早早地交了卷。历史老师(也是班主任)让他看看历史书,可他看了一会儿却做起了数学题。老师生气地没收了他的数学本,刘海涛站起来说:“谁给你权利收我的本?”老师一气之下撕了他的本,他也抄起历史书撕碎了扔到老师身旁的垃圾桶里。随后,他又要去办公室撕老师的书,被同学拦了下来。当天晚上,他回到家里闷闷不乐,饭也没吃多少,而他的母亲以为他在学校上学太累了,没在意。
刘海涛的父亲向记者介绍:12月20日下午一点半,他和孩子被叫到班主任的办公室。老师要求刘海涛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刘海涛说:“做检查可以,家长在不行”,而老师坚持必须有家长在场。如此反复了六七次,刘海涛说了一句:“我不念了还不行吗?”就离开了学校。父亲以为他回家了,可到家一看却没有人,于是开始到处寻找。
别人最后一次见到刘海涛是在朝阳区孙河附近的一个废弃的建筑工地上。据看工地的人回忆,那天下午4点半左右,一个小孩穿着校服在鱼塘边来回溜达,第二天就在工地的废墟上发现了刘海涛的尸体。
12月26日下午,刘海涛所在学校召开了高二(3)班家长会,但拒绝记者旁听。记者多次联系刘海涛的班主任,但该校老师称其一直没上班。
正值期末考试之际,这一事件在北京教育界产生了震动。一位中学老师说:“现在老师普遍感到学生不好管,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都特别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也不是。不过,作为老师还是应该讲求方式方法,对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异。”一位民办中学的年级组长说:“现在到了学期末了,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和老师之间容易产生矛盾,老师要特别注意,不要激化矛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老师还是要懂得一点心理学的,应该平等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