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令家长迷茫、老师无奈的“后进生”现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1-14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刚刚开始,考试结束后,中小学的校园里又会产生一批考试成绩差的所谓“差生”。很多“差生”免不了“挨批”,更有甚者,个别“差生”回家会遭受父母的训斥或皮带之苦,使那些心理脆弱、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饱受煎熬,不少“差生”甚至会走向极端。面对这种令学生痛苦、家长迷茫、老师无奈的“差生”现象,本报的小记者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编辑人语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对学生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令人痛心的“差生”现象呢?可以说,中国的家长一向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国的老师们为了培养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激烈的学习竞争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所谓的“差生”,心理上更是受到了莫大的伤害。请有关专家、学者、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和学生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圣洁的、充满朝气的中小学校园里,有些人竟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一串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数字,决定了学生的尊贵低贱,把他们也分成三六九等,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就是所谓的“差生”。长期以来,没有人关注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不被人重视(我们一贯宠幸“天才”和“神童”),他们在灰暗的角落里悄然无声地成长,自卑自弱、对生活厌倦、盲目地逃避,甚至可能出现暴力和犯罪的倾向……各种心理问题也开始找上门来。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歧视,“差生”们已够不幸,可是有的人偏偏还要在伤口上撒把盐,甚至以伤害“差生”为乐。我们应该知道,“差生”这种名词原本不该在校园产生,在人格尊严面前,在受教育的权利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不能够被侵害的,“差生”之差不是一个人的错,更不是一个人的祸,何况这些所谓的“差生”在某些地方可能比“优等生”还要可爱一些,他们也在享受生命并追求成功,将来走向社会也会异彩纷呈。

     不平视“差生”,不走近“差生”,不跟“差生”交朋友,就永远不可能理解“差生”,对他们永远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作为大河报的小记者,身在校园,内心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使我们不顾老师和家长的反对,跟几位“差生”亲密接触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成为坦诚相待的好朋友),并对他们进行了零距离的采访。我们的采访意在呼吁大家给“差生”们更多的关爱和更大的耐心,善待他们就是善待他们的未来和我们自己,我们的校园只有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朝气和纯粹的人文精神,每个同学才能健康、全面地成长。

     时下又到了期末,我们呼吁全社会的人们,请善待“差生”吧

     “差生”霞的遭遇

     我们第一个认识的是霞。她在老师眼里似乎已经不可救药,不过她还没有放弃,平时努力学习,校纪班纪她无不奉若“圣旨”,为的是让老师说一句“成绩差是差,其他方面却不差”的评语,找回自个儿的骄傲和自信。然而她最终失望了,老师视她为无物,提问时从来没有光顾过她,老师批改她的作业常常是一个“阅”字了事,谁知道她做每次作业时都是慎之又慎,书写得一丝不苟,可以说倾注了满腔的心血,然而……她怎能不伤心、不难过?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雪茄烟”三个字,让同学们读,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读作“xuě qié yān”,老师说不对,要大家重读,但再也没有同学敢念。霞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按了按怦怦直跳的胸口,颤颤巍巍地举起手,目光深深地望着老师,渴望老师给她一次表现的机会,因为她可能是惟一能够读准的学生。可是老师用怀疑和嘲弄的眼神瞥了她一眼,嘟哝了一句“不自量力”,然后让大家下课后查查字典。霞突然有一种绝望的感觉,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刀子一样刮下她的自尊和信心,刹那间她泪流满面。从此以后,她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跟爸妈闹着想转学,可爸妈说哪里都一样,只怪自己没能力。

     霞的故事代表了众多“差生”的遭遇。他们成绩差,但已经很努力、很用功了,仍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他们要求的并不多,有时只是老师鼓励的一句话和信任的一个眼神儿,他们就会感激不尽,决心一切重来。

     “差生”成的命运

     我们采访过一位叫成的男生,他曾去过南方,在那里也感悟很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回来后他决心读出一个人样儿来。他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背英语,无奈知识丢得太久了,成绩仍不见起色,他解释说这都是自己记性差、悟性差的结果,然而他至今不言放弃,在辛苦中期待太阳的升起。他说:“其实有段日子,我差点儿放弃,由于英语老师不经意地在班里表扬了我,说我比较用功,于是我的希望又死灰复燃,我很感激这位老师!”

     这位名叫成的男生是幸运的,他毕竟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但其他“差生”的处境就没有这么好了。更多的“差生”常常被打入“另册”,排座位时即使是个子矮、眼睛近视的“差生”也要坐在后三排;上课时很少被提问,如果“有幸”被提问到,也是对其开小差的惩罚;辅导时连老师的一顿“小灶”也没有吃过;改作业时老师的批语是精简再三,甚至只著一“阅”字便好似尽得风流;日常的打击、排挤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众多“差生”成为被老师遗弃的一族,老师这样说明:“差生”学习太差,花费时间在他们身上是白搭,再说精力也不够。这对于“差生”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成绩只能一蹶不振,一差再差。难怪有些同学在每次大型考试期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被老师定为“差生”,轻则被老师轻视,不考虑他们的情感和期待,重则动辄被不分青红皂白当众训斥羞辱,甚至体罚,全然不顾“差生”们能否挺得住。和“差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师对“优等生”们呵护有余,批评不足,甚至认为他们一好(学习好百好,在思想品德方面有问题也是“瑕不掩瑜”。

     “差生”悲观厌世

     长期被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抛弃的“差生”们早晚要出问题。我们采访过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差生”,他16岁,正是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年龄,却因为成绩差而被老师、同学视为异端而瞧不起,在大家面前他感到无法抬头做人,逐渐由开朗活泼的性格变得极其内向和胆小厌世。有一次考试成绩揭晓后,他拿着每门功课都不及格的通知书,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看到处处比自己强的妹妹正在妈妈的怀抱里失声痛哭。原来妹妹的数学考了98分,差两分没有达到满分,这极大地伤害了妹妹要强的心。他目瞪口呆,磨磨蹭蹭地把通知书交给父母,一场预料中的“暴风雨”立刻劈头而来。当天夜里,他“泣血上书”两位亲人,他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不能带给你们骄傲,只能带给你们烦恼。但是,爸爸妈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无力改变自己……我确实无法将这个‘我’拆散,重新拼凑,变成一个完美的‘我’,因而我充满挫败感,充满绝望,充满对你们的愧疚。所以,爸爸妈妈,让我这个不够好的‘我’从此消失了吧!”随后他割腕自杀,幸亏被父母发现得早,才得以生还。

     悲观厌世和负罪感的心态据我们调查在“差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为了反抗来自“强势群体”(优等生的不公平待遇,有些“差生”最终会以极端的方式“在沉默中爆发”,比如玩物丧志、逃学流浪、打架斗殴、自杀自残等,这又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了不安定因素。

     好学生眼中的“差生”

     初三那年,我的学习成绩特棒,甚至在全校“独领风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终日与好学生“粘”在一起,却从不和“差生”交流。

     偶尔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代数作业本“不翼而飞”,按理说,准是同伴谁想学我的解题思路给拿走了,本没什么大惊小怪。但是,到交作业时我的作业本仍然“下落不明”。我肯定:一定是“差生”们向我示威。我猝然有些不安起来。说实话,我还真怕他们三分,我亲眼见过他们打架时的“风采”。

     一天下来,我几乎没听好课。当偌大一个教室只剩我一个人时,几个“差生”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慌慌张张。

     “你……你们想怎样?”我高度警惕地小声问。

     “不怎样。”一个家伙微笑着朝我挤眉弄眼说:“今天我过生日,想请你去喝两杯,赏个脸。”还未等我开口,几个家伙就把我拥出了教室,而且还“煞有介事”地搂住我的脖子朝饭店走去。我两腿打颤,心里想:他们耍什么花招?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认命吧……

     他们居然真的是请我喝酒,我有点“受宠若惊”了,说不会喝吧,怕他们翻脸。然而当我决定要喝下去时,他们却又不让我喝了,笑哈哈地对我说:“你是好学生,千万别学喝酒、抽烟,好好学习吧,别看不起我们。”

     我一惊,连忙巴结似地说:“不敢,不敢。”他们见我的样子窃笑不已,看出我委屈得要哭时,便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以后谁敢惹你,尽管对咱们说一声,咱们马上摆平他。我们最看不惯好学生被人欺!对了兄弟,有件事我们差点忘了,今天我们抄了你的作业后把它给交上了,嘿嘿,忘记告诉你了,请别见怪。”……我的头一蒙,后面的话再也没听见。

     原来,“差生”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差劲,他们也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也有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时甚至胜过我们这些自命清高的“好学生”。其实,学生不应该分什么“好学生”和“差生”。仅以分数而论能分得清好坏吗? 于部乐

     全社会要正视“差生”现象

     面对“差生”们一双双渴望理解的眼睛,我们的老师不感到心灵上的震颤吗?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任何一个把“差生”“塑造”成为社会负担的老师,都称得上是天底下最失败的老师。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重新审视教书育人的真谛,不再囿于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还同学们一个宽容的、公平公正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新天地,不再划分“优等生”与“差生”,不再把某类学生当做自己追求荣誉的绊脚石。

     无数的事实证明,许多当年的“差生”长大后照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我省著名作家二月河,曾经在一次“恳谈会”上对广大师范学生说,当老师的千万不要把话说绝了,不然日后见了做出优异成绩的“差生”,岂不要羞死?二月河在上学时,作文写得不怎么样,被老师说绝过,不料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大器终于晚成。“差生”之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有学校存在,所谓的“差生”就必然存在。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分快班与慢班,在慢班是“差生”,那么快班中的后几名岂不也是“差生”?从这个侧面看,应该认识到“差生”问题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千人厌万人烦的“差生”。

     要想彻底解决校园里的“差生”问题,除了要在教育制度及考评制度上进行变革外,我们认为每位老师大有可为,首先应该认识到“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还要认认真真地分析“差生”差的原因何在,是他们智力低下,还是智力发展较慢或不平衡?是他们自控能力差,还是勤奋程度不够?是他们厌学,还是自己讲课水平需要提高?只有分析到位了,老师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差生”,并且从教书育人过程中找出补救的良方。

     罗兰说过,总之教育学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教育“差生”更难,也更崇高。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善待“差生”,使他们即使读书不成,也仍然有足够的人格基础,去学习其他的技艺,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辅导、参与教师 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