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课程改革,最大受益者是孩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2-10

    在艺术课上给“小鸟安家”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有的用画笔给小鸟“画”了一个家,有的用彩纸给小鸟“剪贴”了一个家。有自己干的,有和他人合作的,忙在其中,乐在其中。体育课也令人耳目一新,孩子们用报纸做障碍物,在地上铺成各种图形来学“跳”、练“跳”,有单双脚跳、有原地跳、有转身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玩起来,跳起来,跳出了花样,跳足了运动量,跳出了欢声和笑语。

    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问老师:“什么时候还上这样的课?”老师激动地说:“以后的课就这样上。”孩子们欢呼雀跃,鸟儿般地飞出教室。这一幕,令从教多年的教师流下了热泪。

    从去年秋季开始,实验区一年级小学生用上了新教材,教师采用新方法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勤于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营造轻松快乐、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一个学期过去了,课改的好处已初见端倪。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学生们非常喜爱自己的课本、课堂,上课更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学生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有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经常鼓励我们,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丰富了,作业还可以是制作图画、讲故事、搞活动,比以前有意思多了。

    新课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比如,数学课上,教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左右”和“上下”的关系。通过安排“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的数学活动,采用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所有这一切,都在试图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如,广西玉林北流市永丰小学党雪妮老师上的《田忌赛马》一课,完全改变了以往分析课文的固定程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第一次赛马的过程,由学生自己画赛马图去理解,第二次赛马则是模仿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直播”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探究、研究的过程。在语文识字课上,老师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用自己认识的字教同学,同学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又通过游戏方式让每一个孩子识字过关。下课了,同学们说:“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当小老师,喜欢做游戏。”

    教育观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高兴地看到,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后,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记者问教师。“学生胆子大了,敢提问题了。”“孩子们的问题特别多。”“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好像眼睛也特别亮。”

    “学生觉得学习比以前更有趣了,也更有积极性了。”

    “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回答问题、读书、做笔记,而是主动地提问题,积极地讨论,大胆地质疑。”

    “过去上课主要是听,现在不同了,他们要想、要动、要做、要数、要摸……”

    “学生特别活跃,每个人都在想办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一堂课如同一场辩论会,谁也不是局外人,谁也没有现成答案。”教师的回答显得特别有信心。

    一位山区小学校长感慨地说:“没有哪一届学生像这一届这样活跃。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整个学校都在发生着变化。”

    “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的意见吗?”“想说的站起来说吧!”“你的想法比老师的好!”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告别了实验学校,记者深深感到,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他们不再为书包的沉重而发愁,也不再为学习的枯燥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