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国长期实行教育“低重心”发展战略,高中教育对不少学子来说,还是一个难圆的梦。这是由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决定的。
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我国庄严地向世界宣布,近13亿人口的大国基本完成了“两基”,实现了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承诺。
在我国基本实现“两基”的历史使命后,国家因势利导,果断作出在“两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决策。
在深圳,据民意测验,98%以上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近3年来,深大和深职院两所高校扩招1万多人,在此基础上,深圳规划建设深圳大学城,筹建深圳信息技术学院,重点培养信息软件实用人才,力争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让更多的适龄青年上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以什么为基础?当然是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
深圳市1989年已经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老百姓又相对富裕,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由于优质高中资源短缺,“择校现象”愈演愈烈,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弊端也可想而知。
能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读上好高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深圳亮出了几个“绝招”,力争抢得发展优质高中的“头彩”。
——把高中名校做大做强。从2000年起,深圳市推进“名校带动”战略,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当年全市增加了1500个优质高中学位,2001年又增加了1000个。
——建8所全寄宿高中。为了大力发展优质高中,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0年起,用5年时间,投资12个亿,建成8所全寄宿高中。2001年3月,在美丽的盐田港,深圳市第二所高级中学正式奠基动工,并以深圳外国语学校的优质品牌带动发展。据了解,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将在龙岗区的中心地带龙城崛起。
——启动20所全国示范性高中建设。今年一季度出台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的方案,抓好几所重点中学的创建试评工作。除市直属高中以外,6个区都将建设1至3所示范性高中。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深圳各区纷纷行动。罗湖区滨河中学原是一所普通中学,学校位置好,办学条件差,群众反映大。但2000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学校的变化,校长袁良平说:“说心里话,我们非常感谢罗湖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对滨河中学的关怀和大力扶持。没有他们的厚爱,滨河中学就没有今天。”谈到去年区委书记汤锦森带领区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和教育局的负责同志一起到学校现场办公的情景,袁良平十分感动。如今,这个拥有42个班2000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坚持以德育人,科研兴校,办出了质量和特色,成为深圳市改制普通中学、发展优质高中的成功范例。
滨河中学只是深圳发展优质高中的一个缩影。福田区的红岭中学、南山区的南头中学、宝安区的宝安中学等都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深化教学改革,正朝着现代化优质高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