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国教育报“校校通”采风系列报道:上网不能因噎废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25

    目前全国有校园网的学校已越来越多,“校校通”工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更多的学校有条件上网获取信息。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网络,拥有了良好的上网条件后,他们却又开始面临新的困惑:到底该不该鼓励学生上网?

    上海浦光中学校长张震伟告诉记者,即使没有网费问题,学校也暂时不打算开通因特网,“因为目前我们在技术上和监管上都还没有把握”。浦光中学已建起了校园网,但为了防止学生随意登录黄色站点或其他不健康网站,学校只开通了内部局域网。学生们只能在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中浏览,或是在校内的BBS上聊天。

    像浦光中学一样谨慎的学校还有很多,学校的担心也并非多余:学生们自控能力差,上网聊天、打游戏肯定是少不了,最要命的就是黄色网站和一些垃圾内容。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做后盾,许多学校宁肯采取保守的态度,也不会贸然“敞开大门”。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不敢“先吃螃蟹”,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就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他们的态度是积极鼓励学生上网。记者在杭州学军中学采访时也发现,学校里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随时上网,对于上网费用,学校则采用的是包月制。学校惟一特别规定的是:不允许玩游戏,不允许上网吧。   

    任校长说,他不反对学生上网聊天,因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练习快速打字。而宽松的上网环境,也使得学生不必跑到网吧里去放松,学校也就能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指导和控制。除了加载滤黄软件和学校加强控制以外,任校长认为,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落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上,即如何用好的资源来吸引学生,“学生为什么一上网就是玩游戏和聊天?因为没有高雅的内容吸引他。”   

    任校长提出,必须关注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问题。他向记者介绍,学校现在用于购买教学资源的资金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已初见成效。   

    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能了解网络,同时又能进行有力的控制,便纷纷开通了虚拟网络,学校事先将选择好丰富的内容下载到服务器上,供学生浏览。对学生而言,同样能体味到上网的感觉,只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处溜达了。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伟鸣则对上述做法也有一些担心。他认为,虚拟网络的最大缺陷是信息的不完整性,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对学生上网不放开,从表面上看,确实起到了封杀不良信息的作用,但同时也封杀了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途径。他相信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应在网络监管的加强上。   

    看来,是否鼓励学生上网已不简单是一个上网问题,它不但涉及网络安全、网络环境、网络道德等诸多问题,更关系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走不出校门的网,恐怕也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而从目前来看,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彻底解决的。  

     一些地区的积极探索,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记者在上海黄浦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区教委已开始尝试在区网络中心建统一出口,区内的所有学校都通过该出口上互联网,由网络中心负责建设防火墙和进行技术屏蔽,同时也可以节省各学校的上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