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一个更大的家,学生每天大部分的有效时间是要在这个家里度过的。
在家的感觉,该是什么样子?一个特殊的大家庭,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气氛?也就是说,学校与学生该形成一种怎样的关系?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宽松,需要愉悦,需要被认同,需要成就感,……这一切,需要相应的环境、气氛、制度来实现。一个可以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的校园,一个能够给学生创造发展空间的校园,一个令学生身在其中心暖融融的校园,便是孩子们所渴望、所呼唤、所向往的学习之所、心灵家园。
“老师,希望您在班会上多讲些故事,用故事来说明道理”、“英语老师,希望您讲课时声音再洪亮些”……每学期期中,北京光明小学的全体学生都要行使学校赋予自己的一项权利——评价老师,这已经成了这所学校的一项例行工作。在一张学校统一下发的表格中,不要求记名,只需学生们经过认真、郑重的考虑,写下自己对老师的看法和希望老师改进的地方。记者看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这张小纸片上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爱意,有的还用彩笔在上面画了画——在光明小学,每一个学生都被明确告知:你拥有包括评价老师在内的10项权利。
学生在学校有什么权利?可以说,给予过、要求过“权利”的学校和学生都不多。而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权利”作为一个事关学生在校园中的角色、事关学生今后个人发展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我们在这所学校看到,学生们知道自己在校拥有的10项权利是:
——当队长的权利。根据学校“让每位少先队员在小学至少做半年队长”的规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采用自荐与推荐的方式当班委、队委,借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管理能力。
——当升旗手的权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要有一次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担任升旗手(主持人、演讲员、指挥)的经历。
——当主持人的权利。每位学生要有一次参与校内小电视台、广播台节目制作与主持的经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增强自信、展示自我的机会。
——当领操员的权利。每位学生要在小学6年中至少当一次早操、课间操的领操员,为全体同学做示范。
——当值周生的权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做一次值周生或护导员,为全校同学服务。
——当小记者的权利。每位同学在班级、校级、社区三级小记者组织里,都有当一名小记者的权利,学会关注社会,提高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年末获奖的权利。经过一年的勤奋努力,到年末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人人可以申报各种“最佳之星”。学校的口号是“让每个学生拿着奖状回家过年”。
——评价自我的权利。每学期末,每位学生都有为自己写评语的权利。通过自评,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客观评价自身的不足。
——评价老师的权利。每学期期中,学生人人要参与“老师,我想对您说”活动,期末填写《教师工作反馈表》。每位学生在尊重、信任老师的基础上,可以“说”老师,帮助教师纠正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
——重考的权利。学校允许每位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经过准备进行重考,使小学阶段的考试真正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校方说,赋予学生这10项权利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既然学校教育是平等的,就要给每个孩子平等参与的机会;今天的教育要让每个孩子学会选择,要给他们权利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就要负起责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平空产生的,而是在许许多多的体验中积淀形成的。所以在给他们权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在有了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和喜悦。学生们通过享受这些权利而实实在在地从小参与竞争、扮演角色,便会不断地长勇气、长本领、长才干。而这一过程本身带给学生的感受,就是在学校做主人、有自由、能舒展,他们的内心体验自然是愉悦的、快乐的,与给自己创造了这种宽松环境的学校的关系,自然会是依恋的、和谐的。
光明小学给学生的10项权利,是在工作中逐渐提出、完善的。如“当队长的权利”,在1992年学校就有了少先队干部轮换制度,并且规定,如果哪位同学到五年级还没有当过队长,可以到大队部申诉。为了让每位学生确实享受到这10项权利,学校在细节问题上都做了考虑,比如当小升旗手每周只有一次机会,学校就把每次的升旗手改为一组人,包括主持人、演讲员、指挥。这样6年下来,每个人都可以轮到机会。
记者在光明小学采访时,正巧学校在召开自己的少先队代表大会。大会的一个最重要议题,就是要通过由全校同学集思广益提炼出的“10句文明用语”、“10个良好习惯”、“10个活动”、“10个载体”、“10种奖励措施”。该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和在学校生活中的活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在今天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甚至可以说时髦过了的口号。但真正落到实处还是很难。主人能“主”什么事、“主”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决定了学生在校的愉悦程度,也标示出了学生与学校关系的和谐程度。一个自信的、多能的、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孩子的成长,少不了这样的参与、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