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育才学校校长王建宗在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到管理理念时,专门与同事就人际和谐问题进行沟通。他提出在工作中要倡导“和”,讲究“人和”,一切都是“和为贵”。台下立刻有教师递上条子,上面写道:“相信我们学校一定能达到政通人和!”王建宗说,在学校管理中,不能干什么都来刚性的。硬的、死的制度固然需要,但情感的、人性化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所以,他在学校里强调“和”字,强调人自我的身心和谐,强调人与人的人际和谐,强调遵守规范的社会和谐,强调与生存空间的自然和谐。
     育才学校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后,学校建在一片古建筑园林中。近年来,为了保护古建筑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原来住在校园里的70多位教职工相继迁出。在分房过程中,70多套新住房全部分到了教师手里,即便是剩余的几套,也都分给了住房困难的教师,没有一位学校领导伸手要房。不是他们的住房条件好,而是他们着意要把机会让给普通教师。“说实话,看着教师们住房都比我们宽敞、现代,欣慰之余也有过不平衡。但不平衡终归只是短暂出现过的一个念头”,至今还住在80年代建造的老式两居室里的王建宗说。
     每天中午,食堂按时供餐,但上午第四节有课的教师往往要晚一个节拍才能来吃饭,而晚来的教师吃的常是晾凉的或是自己并不爱吃的饭菜。这在各学校都是老师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育才学校,本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的4年里,每天最后到食堂吃饭的,一定是学校领导。他们没有制定任何规定,也没有任何约定,十几位校级干部都自觉地走在下课最晚的教师后面,跟这些教师一起进餐。这样一个看似没啥的举动,却让教师们很当回事。吃的饭是热乎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
     用不着讲什么、说什么。就育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而言,有些事情是在不经意间做出来的,但是教师们心中有数。连续几年,每年在区里组织的考评工作中,教师们“背对背”给校级干部打分时,都毫不吝啬地给出了高分。
     人心换人心。凝聚力便是在“和”中产生的,以往历史遗留下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过节”也在“和”中顺利化解。现在,这所学校政令畅通,各部门积极性高涨,教师们心和气顺、恪尽职守,学生高考成绩的逐年提高为学校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声誉。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校就这样焕发了青春。
     在北京陶然亭小学,令教师最难忘的是每年两次的“闪光思想汇报会”。这样的汇报会由每位教师先在教研组里讲自己、他人的优点,每个教研组讲其他教研组的优点,然后选出代表到全校讲。至今已满25届的“汇报会”使学校的干群、同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眼睛盯着别人的优点”便是要领。这里的校领导在处理校园人际关系时,还有其他的“润滑剂”:每年元旦前夕,学校都要给每位教师的家庭发一封感谢信,汇报教师这一年来辛苦工作的成绩、学校的发展情况,对教师的家人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这样的信年年写年年新,靠一张薄薄的小纸传递了浓浓的人情;每年寒、暑假,学校领导都有针对性地到教师家进行“家访”,新乔迁、新结婚、新生育、新调入的教师家庭都被校领导访过,送上一片温暖。这些走动把一个个小家庭牵到一起,围成一个洋溢着亲情的大家庭。
     人际关系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一个既存在激烈竞争又需要相互合作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在一所学校的范围里,校领导用团队精神为大家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让教师们在其中安心工作,就是建设了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