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拥有年创利百万元、在全省数一数二的校办企业,但学校几位领导却没有一个人兼任企业“经理”。校长汪祖吉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在学校是天经地义的事。学校天天盘钱、讲钱,哪会有心思研究、指导教学。
另一个瞩目的现象是,从校党委书记到一般中层干部,人人都上讲台。党委副书记库路承担高一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她说,学校领导不上讲台教书,就不能直接掌握师生们的动向,不能据实制订服务教育教学的措施。
校领导以身作则、实实在在地办教育,教师个个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最近几年中考,一中在几所著名重点高中里录取分数线都是最低的,但毕业生的保优率、提高面都不亚于其他学校。
一些学校到一中“取经”,一中的接待人员总是说:没什么,就是老老实实按规律办教育。“备、教、改、导、析”是教学五大环节。一中近半数老师拥有高级职称,但备起课来的认真程度令人咂舌:即使同一节课上过十年二十年,老师还是先备课再上讲台,而且常有创见。个人备课后,还要集体备,相互指正提醒,以保证教给学生的都是“精品”。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一中仍明确规定:老师布置的正式作业必须亲自批改、集体评析。老师们说,没有扎实的基础,就立不起创新的大厦。
“终身从教就要终身受教。”一中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的老师全译了《唐诗选》;有的老师把教材上所有的习题做了一遍……看似平凡的小事,但只要有利于教学,老师们都扎扎实实地去做。而对自己再好的事如“有偿家教”,因与教学发生矛盾,一中老师绝不涉足;对学校再有经济利益的事,如出租门面等,因为可能影响教学,学校坚决封闭。
前几年高考取消了生物科,但学校坚持开齐开足所有国家规定课程,非高考科目老师做出成绩同样大张旗鼓宣传奖励。现在,吴建阶把一节“遗传与变异”课上到全省。去年,一位市领导到一中看望教师,临时要求听一节音乐课,45分钟下来,他说“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只唯实,只唯教,武汉一中不断收获,不仅是各类学科竞赛和高考,一中的学生在大学也表现出不凡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九四届保送上北大的撒贝宁(目前硕士在读),最近成为中央电视台新栏目《今日说法》的特聘主持;学生朱正元保送复旦大学后,又代表中国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