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农村实用技术课如何走出困境

作者(来源):K12新闻    发布时间:2005-04-26

     “实用技术课?我们学校有,教我们养牛、养羊什么的……” “感觉怎样?”“没什么啊,和那些正课比起来,比较自由,反正挺轻松的。”在内蒙古包头市一所农村中学,一位姓王的女生谈起他们学校的农村实用技术课来有些轻描淡写。

    一位初三的男生回顾起自己所上的农技课时说,他没有把这门课很认真地当一回事。这边学生不买账,那边学校感觉也不好。该校校长告诉记者:“我们很尴尬,这门课学生不愿上,老师不愿教,这些课在老师眼里是‘边脚料’,可以这样说这门课一直是在低质低效中进行的。”

    在农村普通初中开设农村实用技术课,是各地根据国家“三农”工作对改革农村教育的要求展开的,被视为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大举措,在很多地方受到了重视。但在不少校长乃至家长的眼中,这门课离地尚有三尺,如何上好这门课至今让他们感到迷惑。

    难题:资源匮乏针对性不够

     “让孩子在学校里学种蘑菇、种西瓜,我觉得没多大意思。”在山东临沂,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孩子到学校上学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文化课,真要种地我看升不了学回家再学也不晚。再说了,我们家多少年之内都没养这些东西的打算,孩子学了也没什么用。”

    贵州遵义的一位校长认为,课程注重到了结合本地乡土特色,但是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家庭特色又相当的不同,如果他们觉得不合自己口味,就可能不学,孩子的差异化需求依然很难满足。

    在内蒙古、贵州、陕西的几所中学,师资匮乏是记者听到校长们抱怨最多的,这些学校极少或者基本没有专业教师。“让这些正课老师来教这些既有专业性又有实践性的课,也是难为他们,他们在这方面并不比孩子的家长们高明多少,大部分上课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就是根据自己的劳动经验来上课,这样的课质量肯定高不了。”陕西西乡县的一位校长感叹道。记者发现,很多地方农村实用技术课不但缺乏专业老师,雪上加霜的是即使是那些来上课的老师也不稳定,不少老师都希望能不上就不上,这种不稳定使师资一直处于低水平。

    内蒙古包头市一所初中的校长告诉记者,他们也曾考虑过请当地的养殖、种植大户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实际指导,但请他们来总得给点补助,可是自己日子过得很紧巴,最终只好作罢。

    专家认为,农村实用技术课既讲专业性,又要求进行足够的实践,像这种课程需要有实验场地、实习材料,但农村学校普遍缺乏这种条件,这种把课程单单具体化到课本知识传授的做法显然背离这门课程的规律。

    破解:城乡流通与尊重差异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桂林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合格教师到位的问题。搞职业技术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城市,要让城里的专业老师下乡。袁桂林认为,最好以县为单位来协调,充分利用县里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的师资优势,选派一批老师到农村中学支教,“比方牛的养殖课,就可以以几个乡镇中学为一组,合理安排课时,配备一名老师,这样每所学校都可以享受到优质资源。”至于对专业老师的补贴,他认为,县级教育部门应从城市教育扶助农村教育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担负起主要责任。

    针对学生兴奋点的差异,另一位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以校为单位采取选课制。“与其让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规规矩矩粗粗拉拉地学几项技术,不如通过选课的形式,让他们就某项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学习。”他认为在这门课上应当尝试着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孩子蜻蜓点水式地什么都学,孩子提不起兴致,效果也不会好。他认为推行选课制首先可以节省师资,其次可以部分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中动力不足的问题。

    袁桂林还提议各所学校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他说,比如东北地区,很多农村中学都有自己的土地,学校完全可以把一些种植课和学校的土地使用结合起来。“比如云南一直在提倡农村学校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勤工俭学,学校既增加了收益又使很多学生受到锻炼,实际上现在有不少地区的农村中学都具有类似条件,有不少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