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切实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对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从整体上实现三维目标的完成,是新课程改革中,我所面临的一大困惑。在上语文基础课《家是什么》这一课时,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教学策略,以求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自觉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正确的引导,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课本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它,作为教师,就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辅导的作用,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体验“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在课的开始,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让学生在读后,提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如:有的学生对“竹篱茅舍”和“高堂华屋”不理解,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家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词义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要解决两个大问题就要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来理解、来感悟。这样一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远比授以现成的知识更重要,这就是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的重要性。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特别是创设真正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要缩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例如:富翁告诉警察那不是他的家,而是他的房子。接着请学生猜测富翁为什么会说那只是他的房子?通过回答,知道了富翁是被爱遗忘了,他无法拥有亲情。然后让学生体会将你一人留在家里时,你是什么感觉?从而理解富翁的感受,那就是在失去了亲情和温馨后,宁愿喝得酩酊大醉,也不愿回到高堂华屋。
在具体的情境中,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学习环境得到了整体优化,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
三、突出单元目标,紧扣“三维”。
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而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在课堂上要多提拱学生实践的机会。
“复述课文”是我们第六册语文书第三、四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热拉尔父女俩相间时悲喜交集的场面,也为了能更好地复述这一动人的情景,我就选取了电影《卢旺达饭店》中亲人相间的动人情节。通过观赏,使学生不仅有理性的认识,更有感性的认识,为后文的复述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学生在复述时,都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这样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而且这个三维目标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当中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