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体会物体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概括的能力,形成多样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体会物体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探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阶段: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1、师:首先在教室里拉一条长
(1) 学生自己操作。(贴出各种情况)
(2) 全班交流各种情况。(将学生挂的情况出示)
当学生只出现一种情况时,教师启发学生一种不同的情况(用多媒体)引出学生的第三种情况。
(3) 师:比较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气球数与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
气球数=段数+1 气球数=段数 气球数=段数-1
2、师:在教室墙边的一块空地上摆5盆花,每盆花之间距离相等,那么这块的长度可能分成几段?请你摆一摆。
(1) 学生摆一摆。
(2) 学生全班交流。
3、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发现和研究了一个数学问题——分段(出示课题)你会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分段的问题么?
二、练习、巩固阶段:
(一)、填空:
师:现在我们要剪一些绳子扎蝴蝶结,
剪2次,得到( )段;
剪3次,得到( )段;
剪( )次,得到8段;
剪( )次,得到10段;
剪( )次,得到100段。
师:在剪绳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剪的次数=段数-1
2、学校草场边有排整齐的树,2棵之间有( )个间隔;
5棵之间有( )个间隔;
( )棵数之间有7个间隔;
( )棵树之间有25个间隔;
200棵数之间有( )个间隔。
师: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棵数=间隔数+1
(二)判断:
1、同学们排队做操,8个小朋友之间有8个间隔。( )
2、小胖家住在502室,从底楼到小胖家要走5层楼梯。( )
(三)选择题:
1、杨老师家的“三五”牌钟可报时间,八点整时,时钟敲8下,在敲这8下之间停了( )次。
(1)8 (2)7 (3)9
2、有一段木料,要锯成6段,需要锯( )次。
(1)6 (2)7 (3)5
3、在学校草场边长
(1)9 (2)8 (3)7
三、总结、拓展阶段: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的数学问题是分段,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动脑筋:
小胖和4个小伙伴围成一个圈做游戏,他们之间一共有( )个间隔。
板书设计
两头都挂 只挂一头 两头都不挂
个数=段数+1 个数=段数 个数=段数-1
《分段》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的基础:
《分段》是本册教材数学广场中的教学内容,也是二期课改中数学拓展性的知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与该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可以依赖的实际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1、认知目标: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体会物体与段数之间的关系。2.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概括的能力,形成多样的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设计的意图:
本节课设计学生过节的情景引入,通过在“教室里拉5米长的绳子,把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隔1米挂一只气球”这样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布置教室的主题任务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找出三种挂法,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长又分成相同段数的绳子上,挂的气球个数却不相同”?同时也引出了讨论的问题“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气球数与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讨论中由学生自己得出物体个数与段数之间的三个关系。在通过继续探讨和几组练习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这一组关系式解决一些问题。课的总结阶段,设计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分段的例子。整节课形成一个“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这些方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系。真正使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节课的反思:
(一)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1)教学情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挂气球和摆花盆的操作中可以形成多种思考方法。(2)在课堂教学的探究阶段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3)课堂中结论性的语言都是由学生得出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导者的身份已有所淡化,参与者的身份正不断显现。
(二)不足之处:(1)在讨论出三种关系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三种关系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从而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2)练习阶段的习题设计还可以更加灵活多变,从而开拓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度,使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更为显现。(3)还应该更加充分运用好学生找到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更规范地表达数学问题。
个人课后的一些体会:
通过这次教学评比,使我对二期课改精神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在课的设计之初我对学生探究的情景和探究的过程确实是反复思考,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设想,而练习设计这一块研究得就相对比较少。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必须考虑得再详细些、完整些,使学生在整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加大思维力度。作为教师我必须不断告戒自己: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