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小胖下车

作者(来源):王巍    发布时间:2006-11-15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试用教材第一册p31.

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实例引入减法,认识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如“下车”“飞走”。

2、能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根据实际情景,表达出结束状态、中间行为、初始状态的情节,并求出答案。

    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减法含义的能力以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减法过程的能力

    情感:在具体情景中感悟数学思维,在小组或集体交流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减法算式含义

——用数量上的变化表示“取走、取掉”。

——用减号表示“取走、取掉”,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取走3个、取掉3个”。

教学难点:

1.    会根据实际情景,表达出结束状态、中间行为、初始状态的情节,并求出答案。

教学策略:设制丰富的情景。有图片情景、有动态演示情景、有生活情景、有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悟减法的一个思考过程。同时通过老师的的提问,引导学生表达出结束状态、中间行为、初始状态的情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一:小胖下车

师:你看到了什么?会说一个小故事吗?

师:边听同学叙述边(板书):4         1       3

    师:根据刚才的小故事,看了这个图式,你会想到一个什么算式?

      (板书:) 41=3

师:4是指什么,1是指什么,3是指什么?

师:说得真好,这个算式我们称为减法算式,刚才小胖下车的情景就可以用这个减法算式来表示。

师:减法和加法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它的名称,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指着说)这里“—”叫减号,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 “—”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生:41等于3

二、创设情景二:小胖手拿四个气球,飞走三个。

师:小胖下车后去玩气球了!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这样的一件事也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贴出。

师:为什么这样列?能不能说个小故事?生:说故事

师:73=4在这个算式中,被减数是几?4叫什么?3叫什么?

你的4是怎么算出来的?

(1、因为7可以分成3和4,所以73=4

 2、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3、因为3+4=7,所以73=4

      ……)

三、算一算:

师:你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算一算!(拿出练习纸)

预备!开始!

2–1=      5–2=     6–3= 

4–2=      7–3=     4–2=

5–3=      6–4=     7–1=

6–2=      9–4=    10–5=

四、创设情景三:做游戏 *(注意要让做游戏的小朋友一起参与列算式)

师:小胖说你们真了不起,他建议你们也要去秋游。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在11月10日真的要去秋游了,你希望去哪里呢?有东方明珠、有世纪公园、有科技馆、有野生动物园。你们可以坐车去你想去的地方游玩。谁愿意来做乘车的游戏。

放音乐(这里列出的算式是随机的)

师:情景一:东方明珠电视塔到了,想要游玩的小朋友可以下车了。

师:根据刚才的情景你能列一个算式吗?你为什么这么列?

(板书:)102=8  10是指什么?   -2是指什么?   8是指什么?

师:情景二:世纪公园站到了,要游玩世纪公园的小朋友请下车。

现在你又能列什么算式了呢? (板书:)84=4    在这个算式里8是什      么数?  4是什么数?   后面的4呢?

师:情景三:科技馆到了,要游玩的小朋友请下车。怎么列式?41=3   

(这里可以省略)师:情景四: 校车继续出发了,最后一站是野生动物园。请要游玩的小朋友下车了。33=0    表示什么?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减法。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情况也能列出减法算式。(看图片)

六、看图式写减法算式:

1、得到:6-3=3   8-5=3  (板书) 为什么这样列?

 最后一题会出现两种情况:4-3=1,7-3=4 (板书) 

师: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被减数都是指什么?

2、师:你还能说出些什么情况也可以列减法算式的吗?学生说

3.在我们的教室的四周有很多算式,找一个你喜欢的算式写上答案。再根据这道减法算式,编故事说给同桌听。

七、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回家作业)

出示:3+7-6=4这道题你会编一个小故事吗?

 

设计板书:

                           

减号                7 3  =  4      6 - 3=3   

4    1  =  3       10 2  =  8      8 - 5=3

被减数 减数       8  4  =  4     4 3=1

               4  1  =  3   73 = 4

                     3  3  =  0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地很好!我主要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身边的许多状态里都蕴涵着数学知识。同时通过一个个情景的创设,铺设了不同的层次,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来拓展思维,发展不同学生的兴趣。

第一部分的情景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减法的含义。同时用小胖下车富有情趣的动感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部分又让学生通过观察飞走的气球加深对减法含义的认识。学习整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都想来说一说。属于集体交流式的学习。

到了第四部分的做游戏这个环节,主要意图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现实情景——下车中进一步抽象出减法这个概念,理解减法的含义,让做游戏的学生一起回答问题,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抽象能力的差异性,我安排了三个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第五部分的看图列算式,由于之前减法的含义讲的很清楚,所以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出现我想象中会出现的错误!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最后一部分,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自己喜欢的算式,先写上结果,再根据结果编一个小故事,大多数学生都能编出小故事,而且会主动找同学老师交流,效果很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融合在游戏中,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学得非常愉快。

不足之处:

    1)在课堂语言上要注意: 当学生说出“一共”时,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话,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自己体会不用“一共”!

2)在学生说出“等于数”和“差”时,不要自己去下结论!而应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加法里也能说等于数,所以用“差”比较好!

(3)在最后一道看图列式中当学生说出了7—4=3时,不应马上给与否认,而要到题目里再看看,只要能说出理由,学生的这种做法就可以成立。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