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有些怪事:
学校每年招进的教师,到头来那些肩责招聘大任的官儿说:“看来某某并不怎样”“研究生也不过如此”之类,谁不知这些既不经试用,也并没有学校科任教师参与,最后还是这些官儿招了进来,现在却说人家不行。其实这些官儿哪称职,在拿学校的命运开玩笑。甚至有些官儿还为此着实发了不小的一笔“横财”“买了人情”等。
还有学校年年大建筑小项目,楼房、设备都在不断建,房子建塌了也没有谁负责任(我校用了120百万修了一都不到200米的挡土墙,塌了想去告别人,却发现自己没有报建,属违法建筑,最后不了了之。学校有些领导还顺手捞了点好处,这是全校都知道的)。现在上面什么教委都在搞这样那样的评估,其实设备买回来了,用的人少得可怜不说也罢,甚至没有见哪个头儿着实却研究研究这到底对教学有多大的促进,教师学生都反感。其实上面只不过以评估的名义大推销、大捞钱儿,学校领导也趁机发发财,不亦乐呼! 另外还有一件怪事,一间学校4000多学生,每年学校流动资金3000多万,教师所有福利(包含工资、奖金、医疗等)才用了600多万,其余的都在搞基建、搞项目去了,今年的钱用到11月就告急,到明年3月又开始提前招收高价生,一个2万多,拿到钱又透支使用。说实在的,学校搞计划外招生,学生来源自然大不如前,老师要负出的劳动和心血更多,这些理所应当是全体教职工的血汗钱,但被这些学校官儿乱花瞎骗,三千多万也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到教职工手里,可怜不?最可气的还是,这些官儿领什么钱都要取全校前10名的平均数,无论高考奖、月奖金、甚至连教师竞赛、进步奖都要大头。
现在教代会发了表说要大家提方案,一个学期又过去了,看来又不了了之了,其实不开也罢,也开也没劲。
如此一间学校还提搞什么教研兴校,谁不知85%以上的教师怨气冲天,情绪低落,学生谈恋爱成了时尚,考试3/2学生要补课,学校又怪老师出题太难了,如此下去学校教育又如何面对21世纪!
救救我们!God save me!!!
下面转载一篇文章(即使有点与本人所说不大切题):
要让法治精神照耀校园
作者: 乐倩 (01/17/2000)
访教育专家杨东平先生
1998年以来,媒体上越来越多地报道了一些有关师生关系的严重事件,甚至是教师对学生造成了暴力伤害。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杨东平研究员认为所有这些报道其实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实际上问题的严重性远远不止于此。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的中小学中发生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严重事件,而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里,教师对学生人格的污辱、体罚和变相的体罚也是普遍存在的,甚至还有学生自杀的事件。但是其中大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揭露和妥善的处理。
究竟是什么原因给和谐的校园蒙上了阴影?杨东平说,如果简单地讲教师个体的话,可能十例教师暴力事件的直接原因都会各不相同,但这些事件其实并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不是个别人的品质问题,也不是少数的例外,这是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一家最近在北京开设了分校的世界著名学校中有一条非常根本的原则:尊重学生是第一位的。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或控制者,而是帮助他们学习的朋友。其中它规定了一条教师的基本职业行为:教师跟学生说话的时候,必须蹲下来,目光和他平等。因为教师是成人,学生是孩子,学生如果抬着头听老师讲话,就会形成一种不平等的交往。教师不能以权威的口气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取得经验。
我们一谈到教育首先就是教育经费、教师待遇,其他的严重问题首先被经济困境和生存问题所遮蔽,长期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到了90年代末,这些被掩盖的严重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经费短缺和教育贫困的问题,学校十几年来一直热衷于赢利创收的经济行为,而恰恰是因为这种经济行为,导致了教育行为的变异。
本来以树人、育人为功能的学校,它的内在教育体制发生严重扭曲和退化。
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的弱势地位,教师成为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岗位,造成众所周知的所谓“逆向淘汰”。最优秀的学生不会报考师范院校,师范院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不会进入中小学,进了中小学的一些比较好的教师不会留在中小学,最后导致了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的退化。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经济地位的低下造成教育素质的低下,然后又造成了整个教师队伍专业水准和职业声望的下降。
杨东平说,在我们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无法通过教育制度本身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被老师打了之后,孩子和家长都不敢声张,因为怕影响孩子的学业。很明显,学生面临转学和失学的问题,而却没有细化的规范来保护他的权益。其实,教育和教师的行为都必须接受一些基本法律约束,比如说世界儿童公约、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很可惜,像这样的法治教育往往也是缺席的。很多教师不知道世界儿童公约,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常常是按照自己传统行为的方式自说自话,而没有受到相应法律的制约和检验。
摘自《北京青年报》